第118章追击东北悍匪(四十一)
而在这场气氛凝重的分析会上,果然有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疑问:万一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模仿作案呢?然而,就在众人陷入沉思之际,刘也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话语仿佛代表着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
刘也沉稳地说道:“诸位想一想,我们身处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已。在这样有限的地域范围内,竟然会同时出现两个身高体态都极其相似、凶残到敢于杀害警察的狂魔,这种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啊!
所以,既然已经确定第三起案件毫无疑问也归属于呼兰—巴彦系列残杀公安干警案,那么‘10.27’案件系由一人单独作案的可能性就变得极大了。”
接着,话题转到了那个看似不起眼却又引发诸多猜测的细节——关于是否真有可能存在小偷在同一个夜晚偷走了一辆甚至是两辆自行车的情况。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大家达成了惊人的共识,一致认为那种可能性简直小得可怜。
毕竟,任何有点头脑的小偷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个院子的主人可是经验丰富的老公安,而且家中还藏有枪支弹药。
一旦院子里养的那些警觉性极高的大鹅突然鸣叫起来,惊醒了主人,那小偷就算长了飞毛腿恐怕也难以逃脱枪子儿的追击。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专案组果断做出决定,他们要更进一步、更充分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要在呼兰全县展开地毯式的搜索,还要把范围扩大到相邻的巴彦县以及周边地区,全力查找这两辆神秘失踪的自行车。
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明白,找到这两辆自行车对于追查犯罪分子的去向和行踪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得出的最终统一结论仍然倾向于一人作案。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定当前的线索指向某个结论,但专案组中的一小撮成员内心深处依然坚守着他们与众不同的看法。
这些人坚决不认可所谓的“犯罪分子故意制造的迷惑性假象”这种观点,并且坚信应该继续追寻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那位可能与凶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同案犯。
令人感到棘手的是,案发现场并未留下任何指纹以及清晰可辨的足迹。种种迹象表明,犯罪分子极有可能在行凶之时佩戴着手套,以避免留下自己的指纹;
同时,其鞋底似乎也经过了特殊的处理手段,导致留在地面上的鞋印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如此一来,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凶残的罪犯不仅狡诈多端,而且深谙反侦察之道,具备相当高超的反侦察能力。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就错综复杂的现场情况又因院内的一群大鹅意外闯入外屋而变得愈发混乱不堪。这群不安分的大鹅肆意践踏,使得本已脆弱的现场遭受了更进一步的破坏,致使那些能够被有效利用的线索几乎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