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长社之战·剑指许昌
颖川某处高山处,夜色如墨。诸葛亮与赵云相约而至,并肩而立,目光远眺许昌方向。夜风轻拂,旌旗烈烈作响,城下兵马整肃,战意凛然。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从容自若:“大将军威名远扬,今日得见真容,果真是神武不凡。”
赵云抱拳而笑:“云亦久闻先生卧龙之名,与凤雏并列,得一可安天下。玄德公得先生辅佐,如虎添翼;孙权得庞统,亦是如鱼得水。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诸葛亮谦逊地回礼:“不过是外界谬赞,亮实不敢当。如今曹操退守许昌,虽暂避锋芒,然其根基深厚,士族拥护,粮草丰足。若不趁势追击,恐其卷土重来,遗患无穷。”
赵云微微点头,目光坚毅如钢:“先生所言极是。那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不可小觑,又有士族相助。我等当速谋良策,彻底击溃曹军,以安汉室天下。”
诸葛亮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睿智:“我已思得一计,可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还请先生赐教。”
诸葛亮缓缓道出计策:“曹操既退守许昌,必以为我军会直捣黄龙。我等可派一支精锐佯攻许昌,牵制其主力;另遣一支奇兵,绕道袭击陈郡,再攻梁国。此二处乃曹操寿春、江东援军必经之地,若被我军占据,曹操军心必乱。”
赵云闻言,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先生此计妙哉!如此一来,便可将曹军援路彻底截断。届时,云便可趁机攻占长蛇社,直逼许昌。”
诸葛亮点头赞同:“正是如此。然长社乃颖川要冲,定有重兵把守,将军切记谨慎行事。长社若失,曹操必分心应对。此外,此计需一员大将率领奇兵,将军以为谁可担当此重任?”
赵云略作思索,道:“云麾下马岱应就在玄德公营中,云可命其进军梁国,协助兄长,另外我遣华雄,高览等将佯攻许昌,不论胜败牵制曹操,助我取长社。”
“善!”诸葛亮抚掌而笑,“马岱西凉铁骑,勇猛无畏,此计必能成功。我与主公刘备率荆州军进攻陈郡,随后与将军合击许昌,务求速战速决。”
二人一拍即合,当下商议妥当。赵云领张辽、太史慈、徐晃等将进攻长社,并命夏侯博、夏侯兰从陈留疾驰而至,协助马岱;华雄,高览等人率领一支精锐,朝着许昌逼近。刘备与诸葛亮则率荆州军攻打陈郡。马岱领命而去,悄然直奔梁国而去。
然而赵云率大军逼近长社,远远望去,只见长社城墙高耸,壁垒森严,城上旌旗猎猎作响,曹军戒备森严。
赵云勒住缰绳,对身旁的张辽、太史慈、徐晃等人嘱咐道:“长社乃颖川要塞,曹操必遣重兵驻守,不可轻敌。”
张辽拱手道:“主公所言极是。长社城防坚固,强攻恐难奏效。末将愿率一支精锐,趁夜潜入城中,打开城门,一鼓作气破城。”
太史慈也连忙点头:“文远所言甚是。但曹军必有防备,我等需周全准备。”
赵云沉吟片刻,道:“好!子义勇猛,此计可行。你率军埋伏在城东,待城门一开,即刻杀入;公明,你率军在城西埋伏,防备曹军突围。”
“得令!”众将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
当夜,月黑风高,太史慈率数百精锐悄悄靠近长社城。他们借助夜色的掩护,如灵猴般攀上城墙,迅速解决了城头的哨兵。太史慈一马当先,率军冲入城中,直奔城门。
然而,曹军早有防备。守将曹洪相得知赵云军逼近,早就在城内布下天罗地网。太史慈刚一进城,便陷入了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太史慈,你中计了!”曹洪身骑战马,手持长刀,冷冷地大笑道,随即挥刀向太史慈砍去。
太史慈毫无惧色,奋起长枪,与曹洪激战一处。双方刀光剑影,火花四溅。太史慈虽勇冠三军,但曹军人数众多,逐渐不支。在奋勇拼搏之下,终于因为势单力薄不得不暂时撤出长社城。
太史慈率残部撤出长社城,心中愤懑不已。他回到赵云大营,单膝跪地,抱拳请罪:“主公,末将无能,未能攻破长社,反损兵折将,请主公责罚!”
赵云见状,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沉声道:“子义不必自责,不曾想曹洪还懂如此诡计,此乃兵家常事。我们需再寻良策,定能破城。”
恰在此时,郭嘉翩然走进帐中,神色泰然自若:“将军,长社城防稳固,强攻并非良策。我有一计,可使曹洪自乱阵脚。”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奉孝有何妙计?快请说来。”
郭嘉微微一笑,道:“曹洪虽勇猛,就算其偶尔有谋,但其性情急躁。我们不妨设下诱敌之计,引他出城决战,那时我军便可趁机攻城。”
太史慈闻听,眼中顿时燃起熊熊战意:“军师此计妙极!末将愿再领大军诱敌出城,与曹洪决一死战!”
赵云点头应允:“好!子义英勇,此计可行。全军需密切配合,务求一举破城。”
当夜,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太史慈再次率大军来到长社城下,他屹立在战马上,对着城楼上的曹洪大声叫阵:“曹洪小儿,可敢出城与我一战!”
曹洪站在城墙之上,见太史慈又一次前来叫阵,气得暴跳如雷:“太史慈,你这反复无常的小人,竟敢屡次挑衅我!今日我定要让你有来无回!”说罢,他正欲下令出城迎战。
这时,副将赶忙上前拦住他,轻声劝道:“将军,切莫冲动。主公曾吩咐,城防坚固,只需坚守数日,等主公先击败刘备,再回军增援长社,便可高枕无忧。”
曹洪强压心头怒火,冷笑一声:“哼,想凭这几句话就敷衍我?想蒙骗我出城,太史慈可没那么大的本事!”
太史慈见曹洪不为所动,心中暗自叫苦,但嘴上依旧骂阵。就这样,一连骂了几个时辰,直到口干舌燥,曹洪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只能无奈地撤回大帐。
郭嘉见状,又给赵云献上一计:“将军,我们可以先连续几日猛烈攻击,让曹军疲惫不堪,随后逐渐减弱攻势。然后再派太史慈去叫阵,引曹洪出城。”
赵云思索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让太史慈依计行事。太史慈得令后,领着五千玄甲骑兵,浩浩荡荡地来到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