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暗夜雨中的盛灼康,到底是终日里在局势中权衡的人。寒冷暗夜里面的风吹雨打,反而让盛灼康心中清醒了不少。
京师堤坝的关系再大,其中牵扯到的朝廷大臣再多,在事情被揭发前,终究是不值一提的。
为了以防万一,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把百姓安顿下来。
若京师堤坝决堤,兵部在修筑工事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之事暴露了,及时安顿了百姓的盛灼康在此处也应记一功。
反之,哪怕是暴雨下得
再大再猖狂,若是京师堤坝抵挡住了这次风暴,盛灼康转移百姓之举虽然显得有些多余,但也不至于捅出什么大篓子。最多不过是在转移百姓的过程中多花些银两罢了,这些小钱,他盛灼康还是花得起的。
此时从急,宜尽早行事,明日便可吩咐
已经打定了主意,盛灼康心里倒是安定不少,回房吩咐下人准备热水,洗去一身风雨以后,当然倒是睡了一个难得的好觉。
盛灼康怎么都没有想到,一觉过后,醒来接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京师堤坝毁了。
皇帝震怒,急召包括兵部尚书在内的重臣和盛灼康、盛灼华进宫商议。
盛灼康风尘仆仆而来,到了御书房,尚未行礼完毕,已经被盛怒之下的皇帝扔来的加急密报砸中,盛灼康中途止了常礼,改为双膝跪地,眼睛却是悄悄地瞄向密报,好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皇帝见此,愈加愤怒,只觉得自己把此事交给了盛灼康,盛灼康要是真的有用心办事,此时定不是这样一副认罪的姿态,怒吼道:“看看你,交给你办的事情办成了什么样!”
皇上
盛怒,端王下跪,被急召的几位重臣自然忙不迭地俯首,劝皇帝息怒。
盛灼华没有随众人下跪,却也下垂了视线,静观其变。
天子威严,满室沉默。
盛灼康却趁着众人沉默之机,把被丢在地上的密报迅速地看完。密报只写了京师堤坝决堤,却未提百姓之事。
过了好一会儿,见皇上渐渐压抑住了怒意,痛心疾首地开口:“儿臣无能,儿臣眼见暴雨连连,连日来亦不得安寝。京师堤坝涉及的百姓众多,儿臣总在思虑一个转移百姓的万全之策,昨夜终于得出一个大概,原想今日便命人行动,不曾料到”
皇帝听了,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问:“你说,百姓并未转移?”
盛灼康自然听出了皇帝语气里的怒意,但在追究堤坝决堤前主动提及自己尚未转移百姓之事,兵部尚书等在场的大臣尚未被问罪,盛灼康还有可能获得他们的言语相助,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走。
盛灼康正待开口,盛灼康却忽然站了出来,说:“启禀父皇,儿臣昨夜看雨势不对,已经连夜先将百姓转移。为防流民作乱,进宫前儿臣已命人施粥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