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了整个莲花村。
今年莲花村一共出了两个童生,三狗和小虎。
其他几十个村子,拢共也就出了4个童生,这下子,不光是苏家人了,连莲花村其他姓氏的人和那些新来的村民,都有一种与有荣焉之感。
虎娘更是喜极而泣,杀了好几只鸡,送到了祖宗坟前。
考上童生,虽然距离入仕做官,还有很远很远的一段距离,但是起码不是个睁眼瞎了,以后要是有机会,去当个教书先生什么的,也能过得比一般庄稼人好很多。
怎能不高兴呢?
小虎的爹娘一时兴奋,把刚养了半年多的猪宰了,请村里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最该感谢的人,现在没来啊。”
村民们都有些遗憾,小虎和三狗能够考上童生,秦昭绝对是首席大功臣,他们也知道,和其他学堂相比,秦昭的束脩费,收得是相当相当低的。
今儿个竟然不能给他敬一杯酒,有恩难报啊。
“你们放心吧,先生说不定已经高中了呢。”
“以后再回来的时候,或许就是穿官服的了。”
三狗挑了一筷子凉拌猪头肉,云淡风轻地说着。
放榜后不久,如海书院就开始招生了,大牛本来也想着,要给三狗办一次升学宴来着,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便只好作罢。
“大哥,你不必难过,弟弟以后肯定还会中举人的,到时候咱们再大办一场。”
临走之前,二蛋对满脸遗憾的三狗说道。
这几日,苏青婉教慧心算账、管理工坊,已经可以把家里的事情撂下了。
他们买了离书院较远的那套三进院子,足足花了30两黄金,不过倒也还好,毕竟皇帝赏了100两黄金呢,还没有用完,更别提苏青婉自己的小金库了。
小院子的上一任主人,是一对年迈的夫妻,他们一辈子只生了1个女儿,女儿嫁到了外地,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大的小的全没有了。
老两口一口气没上来,也无了。
还是官府替他们收尸的,自然而然地,房子也归了官府。
这其实也挺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是和私人进行买卖,指不定哪天就有什么倒霉亲戚债主找上门来呢。
这个时代又不像现代社会,可以联网查询房屋交易信息。
院子很久没有住人了,有些尘土的气息,牙人倒也爽利,见苏青婉给钱给得利落,便又在牙行找了十来个人,里里外外简单帮忙打扫了一下,扫掉了那些灰尘和蜘蛛网,把厨房里的用具清洗得干干净净。
还是有些冷清,苏青婉在屋子里点上了蜡烛,又从空间里把褥子、羽绒被拿出来,铺在自己和小丫、三狗的床上,贴了些红色的窗花,方才有了些热闹的气息。
来到湖州城后第三日,三狗便去如海书院报道了,这个时代,让孩子读书,是一件回报周期很长的投资,而且风险系数极高,因而读书人甚少。
所以书院倒也不是很拥挤,三狗自己拿上束脩费,便可以去报道了。
“苏兄,你这衣服是什么料子做成的?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是啊,如此丝滑有光泽,倒颇有几分神仙风采。”
“您一定是出生于大户人家吧?”
三狗刚刚踏进书院的时候,本身还有些忐忑,毕竟自己是小村子里长大的,和那些在州府长大的孩子天然就存在着差距,生怕自己一言一行给姐姐丢了脸面。
没曾想到的是,他身上的这件衣衫,却让一些学子先入为主地揣测起了他的家世,有人脸上甚至还有羡慕之情。
“各位谬赞了,我只是个普通农户家的孩子。”
“这布料,是我姐姐给我的。”
三狗倒也不自卑,大大方方地进行了自我介绍。
前些日子,苏青婉从空间里拿出了一件米色的涤纶布料,交给了慧心,让她帮忙给三狗做了两件新衣服。
要是现代人,肯定会觉得涤纶哪里比得上天然的麻布和丝绸呢?
但在这个时空,就是得承认,现代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书院的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三狗不像是爱说谎的人,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不多时,先生进来了,听说先生曾在皇城给一些王公贵族家的子弟传道授业解惑,他吭哧一声干咳,立马镇住了场子。
学子们不再闲聊,乖乖地坐在了座位上,等待先生的下一步安排。
苏青婉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丫是很想当厨师的,一直嚷嚷着要找个地方学厨,但是之前县里没了那么多孩子,人牙子更猖狂了,她不太敢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县城里。
如今有了机会。
出门一打听,十个人里边,有九个人都说,醉月轩是湖州城里边最好的酒楼。
“人家的掌勺师傅,可曾经在御膳房里工作过呢。”
“你想送孩子去那里学厨,可难喽。”
“人家也不缺钱,就看孩子的天赋,看眼缘。”
……
苏青婉寻思着,看天赋,没问题啊,小丫跟着自己,也学了好几道菜,她不光模仿得很到位,还能够融会贯通,进行创新。
“想送孩子去学厨是吧?掌勺师傅要先考考孩子的。”
进了大堂后,给跑堂小二包了个红包,他立刻热络了起来,帮助苏青婉张罗学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