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河湟之地,经过了去年春夏之际林丹汗的扫荡之后,留给大西王张献忠的抢劫对象,已经不多了。
西宁城方圆百里之内,特别是海东地区即青海湖以东地区,已经没有什么边地小城,或者蒙古部落、羌人部落,甚至是蕃人部落,可以让后来的流贼们抢劫了。
自从崇祯二年以来,曾经人口相对较多的海东地区,先后经历了木速蛮之乱,经历了木速蛮之乱后的回汉大战,尔后又经历了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余部的劫掠。
如今这片土地之上,早已是四野空旷,原来星星点点的那些小城和村寨,早已人去地空,干干净净了。
张献忠的大西营各部,今后要想从青海地区的游牧部落手中抢到足够维持生存的物资,恐怕就只能到距离西宁城更加偏远的地方去了。
与此同时,可供他们抢掠的部落,不仅在数量上面少了很多,而且剩下来的那些部落,也不是说抢就能抢的部落了。
因为那些至今还敢于在青海湖周边地区游牧的部落,可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软柿子。
他们要么已经臣服了林丹汗,受到了驻牧察罕诺的林丹汗的庇护,要么就是自身拥有相当的实力,并不惧怕林丹汗或者其他外来的势力。
这样的部落,可不是哪个人说抢就能抢,或者说抢就敢抢的部落啊!
比如那个为了避开林丹汗,而率部迁徙到了阿尼玛卿山下莽剌川以南游牧的青海土默特蒙古中的最大一支,即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光启谏止了。
那个被崇祯皇帝派去贡院传谕的司礼监随堂太监王坤,回来向崇祯皇帝禀报说:
“皇爷!徐老大人声言,皇爷御驾亲至,兴师动众,动静太大,波及必广,对贡院之内参加会试之举子,恐有冲撞影响,因此坚持以为不可!
“不过,奴婢以为,若皇爷真想去贡院一观,莫若只少带三五侍从微服私访!”
这个王坤,也是经王承恩推荐而提拔起来的太监,此人口齿伶俐,兼且人也机灵,如今在司礼监充任随堂太监,常常奉旨到朝廷各个部院衙门传达皇帝的口谕。
原本崇祯皇帝对这个头脑灵活的司礼监随堂太监印象还不错,不过经此一事,观感大为改变。
最终,崇祯皇帝不仅没有微服私访礼部贡院,而且对于这个王坤,也立刻打消了进一步重用他的念头。
至于宫中的这些太监,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对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求绝对的忠诚可靠这一条,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有没有才华并不要紧,不懂得察言观色迎合上意也不要紧,甚至是贪点儿小财都不要紧。
而最要紧的是,就是忠于皇帝的根本利益。
如果你不知道皇帝的根本利益在哪里,那么最最要紧的就是学会遵守皇帝的规矩。
而这其中最要不得的一点,就是自以为是、投上所好的小聪明了。
最快更新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