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5章 百姓逃荒忙(五十五)(1/2)

慈幼院虽然是个只出不进的产业,但里面的待遇和镇国公府其他产业都是一样的,甚至因为里面都是些年幼的孩童,这在吃的方面营养还更丰富些。

林青玉夫妻手里也不差那点吃的钱。北境共有两个州,分别是幽州和凉州,幽州有七个郡,每个郡下又有十到二十个不等的县,凉州的情况也差不多。整个北境内,林青玉夫妻俩共开设了两百多家慈幼院。

这些慈幼院里的孩子,只有极少数的是北境本地的百姓,大部分都是逃荒过来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父母亲人死在路上,被其他族亲捎带过来的。

官府安置灾民的时候自然是都了解过情况了,孩子年纪太小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跟着同族反而没有在慈幼院生活的好,一般遇到这种情况,这些孩子都是会被直接划分进慈幼院的。

平时慈幼院里也是可以来人去看望孩子的,要不是进慈幼院审查比较严谨,多的是百姓想把自家孩子送进去。

在里面的孩子生活上可比他们这些普通农家强出太多了,他们家里的孩子去书院读书,不舍得花钱在食堂打饭都是自己带的。

同样的坐在食堂里吃饭,就不说那些打饭的学子们吃的是什么了,毕竟每个学子家里的经济情况都不一样,大家打饭也是根据手中的银钱决定的,但慈幼院里的孩子们吃的都比他们的强出一大截。

他们在家带的大白馒头和鸡蛋,在人家荤素搭配的便当的衬托下显得寒酸又可怜。要知道以前他们就是想啃个白面馒头都要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这想每天吃上个鸡蛋更是只有家里最受宠的孩子才能有。

好嘛,现在他们终于实现了天天吃白面馒头和鸡蛋的好日子,但人家慈幼院的孩子都已经实现顿顿吃肉的幸福生活了,这差距大的让他们这些有父母的孩子都自闭了,尤其是那肉菜每天还不重样,羡慕的他们眼泪都从嘴角流下来了。

很多学子为了能尝一口便当里的饭菜,可真是花样百出的,不过都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没有出现欺负同窗的事情发生,学院里的老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上课时间该严厉的就严厉,但休息时间就不用绷那么紧了。

慈幼院里的孩子们能有这么好的待遇也是林青玉专门吩咐的,她待过孤儿院,知道孤儿这个身份对于孩子来说本来就是种伤害,如果吃穿用度还比同窗们差的话,很容易被其他孩子看不起。

就像是她以前为了节省纸笔,经常在同学们下学离开后去垃圾堆里翻找长一些的笔头一样,上了那么多年学,为什么身边一个好友都没有,这都是因为她是孤儿,又经常翻垃圾的缘故。

小学的时候翻垃圾捡笔头橡皮,初中后就捡废弃的笔记本啥的,后面她年纪大些能打零工了,就是学校、打工的地方两边跑。老师和校长都知道她的情况,在她能保证成绩不下滑的情况下,也会给她一些便利。

毕竟她作为年级第一,这点儿特权还是有的。学校发的那点儿奖金根本不够她用的,以前孤儿院还会给她分发一些好心人送过来的旧衣服,但自从她成绩优异能拿到奖学金后,这些衣物就再也没有她的份了。

因为其他院里的孩子意见会很大,认为她有赚钱能力了,就不该和他们争抢资源。而那时候的院长阿姨也是个和稀泥的性子,林青玉孤立无援也就只能服从安排,这样起码还能有个住的地方,不至于流落街头。

这也是为什么她后来修炼有能力了,也只想自己摆烂,从没想过回馈孤儿院的原因。她在那里得到的唯一的帮助是国家给的,孤儿院里的所有人都对她没有过实质帮助,哪怕好多东西都是她该得的,也被别人做主拿去分给其他孩子了。

现在她有了能力,又开办了这么多的慈幼院,自然是不希望这些孩子再像她一样经历这些人生苦难,她这个淋过雨的人,想给其他孤儿都送一把伞。孩子们感受到的善意多了,谁还愿意做个恶人呢。

王全现在已经开始去书院读书了,他们兄妹来的时间挺凑巧的,正好赶上书院新一批招生。王福也就是二头,他因为身子亏空的厉害,年纪又太小,慈幼院的嬷嬷建议这孩子养一年再去书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