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爆发出一阵欢呼,旁边值守的护卫也忍不住跟着惊叹,再也不复刚刚严肃的模样。
郑珣嘴角微抽。
【其实真不必这么激动,这一切不是巧合,而是特意安排】
皇帝轻咳一声,打断她的思绪:好了,不准说了。
他低声道:“你看,他们此刻肯定对大雍子民越发感激,这里大多是知恩图报的好人,他们记在心里,定然会对百姓越发上心,这对大雍、对百姓,都是好事。”
而且,他觉得也不完全是自己的功劳,今日的天气也很给面子。
他又没找人算过,所以,这一切是一个正当好的巧合。
郑珣颔首。
【行吧,你有道理你说了算】
郑珣不是没再思考此事,而是没再泄露心声。
她实在是忍不住想吐槽,因为这事儿压根不是什么神迹,而是人为。
而幕后安排之人就是皇帝。
虽然很感念他的良苦用心,但是一想到他弄出的动静是因为在皇室祖宗的碑后头放了炮……
总感觉有种不孝子孙炸祖坟的既视感。
……
事情解决,所有人如常地走完后头的环节。
从今日开始,郑珣的身份更上一层楼。
礼部尚书咂吧着嘴,琢磨着太女殿下的册封仪式,他得用十二分的心才行。
遵循旧制虽然不容易出错,但是搞得有新意一点才能彰显他的用心。
估摸着所有人都要在太女殿
回到明珠阁,为郑珣卸下一身行头后,之春喜气洋洋地道:“恭贺太女殿下。”
“正式的册封仪式尚未开始,低调点。”
“是,奴婢会约束好下头的人。”
“你办事,我放心。”
郑珣语气平静,似乎没多少欣喜。
事实也确实如此。
如今发生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虽然拖了三年,大雍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这三年来发生了许多事情。
褐国粮仓的隐患很快爆发,士兵们吃了发霉的粮食,许多人开始上吐下泻。
运气好的将士病了一场,只是身子弱了些,而运气差的,直接就丢了性命。
这一场粮灾,几乎毁了褐国边境三成的军力。
那个以次充好、中饱私囊的军官被褐国查出来之后,毫不意外地喜提九族消消乐套餐。
事情暴露之后,军官一直浑浑噩噩,待到反应过来需要辩解、推脱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以褐国行事慢悠悠的风格,竟然只用一个月就将他和他的九族推上了刑场,谁敢说这里头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知道自己这是遭了,他极力辩解,意图告诉所有人他是被鼓动的,但收效甚微。
这件事牵扯过大,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人都不想横生枝节。
而那个鼓动他的下属,早就因为一场风寒意外“死去”,他甚至连个证人都找不出来。
处处都是巧合,这些巧合汇聚在一起,将他推到如今的境地。
实际上他想得没错,这一切确实是阴谋。
鼓动他的小兵是陶恒的人。
从一开始,他给玉容布置的任务都只是一个前奏。
之后的换粮之计,才是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