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气先晴后雨心情真要这样吗?
走访俞府算探亲,
法晨回复没态度。
前往杨府找太师,
直说可杀必须杀。
今天的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身上,可我的心情却像被乌云笼罩,怎么也晴朗不起来。张孝祥的事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坐立难安。
刘文海那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没法给我想要的答案,无奈之下,我决定找个更亲近、利益绑定更深的人聊聊——我的亲家俞法晨。
一想到俞府,我就想起那宽敞明亮的院子,还有俞家人朴实又热情的笑脸。我已经很久没去了,不知道俞家的桂花树有没有开花,那馥郁的香气,总能让人心情愉悦。
我带着几个侍卫,慢悠悠地朝着俞府走去。还没到门口,就远远看见俞府的大门敞开着,俞法晨和俞法仁两兄弟就领着俞家一众老小,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迎接。俞法晨满脸笑意,眼睛眯成了两条弯弯的缝,就像看见了许久未见的亲人。他身旁的俞家人,也都笑容满面,恭敬地向我行礼。
“陛下大驾光临,俞家蓬荜生辉啊!”俞法晨的声音洪亮又热情,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迎了上来,脸上的笑容真诚又亲切。
我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法晨啊,都是自家亲戚,不必多礼。”
走进俞府,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的布置还是和以前一样,简单却不失温馨。几盆盛开的菊花摆在角落里,黄的、白的、紫的,色彩斑斓,给这秋日的庭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俞法晨陪着我走进他的书房,一进屋,我就瞧见那熟悉的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书房里的摆设几乎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简洁朴素,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俞法晨做为我大理国的右丞相兼任海运大臣;俞法仁做为户部尚书,每天从这两兄弟手上过的银子不计其数,但是他们依旧保持着俞家勤俭节约的家风,这让我很欣慰。
我在椅子上坐下,俞法晨亲自给我沏了一杯茶,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嗯,还是熟悉的味道,口感醇厚,让人身心舒畅。
“法晨啊,我这次来,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我放下茶杯,看着俞法晨,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俞法晨微微点头,脸上的笑容也收了起来,眼神专注地看着我,说道:“陛下请讲,臣定知无不言。”
我深吸一口气,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是关于张孝祥的事,我想知道你或者俞家对他的态度。”
俞法晨听了我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默默拿起茶碗,又喝了一口茶。我知道,他这是在权衡利弊,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回答我的问题,说不定还在猜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过了好一会儿,俞法晨放下茶碗,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陛下,俞家自从把三妹嫁给您后,一直承蒙您的照顾和厚爱。哪怕三妹已经去世多年,陛下对我俞家依旧关爱有加,这份恩情,俞家上下没齿难忘。”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隐隐有种预感,他的态度可能和刘文海一样,不会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果然,接着他就开始说俞家会一直忠心耿耿地辅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这边。
我心里有些着急,刚想开口打断他,可他却像没看见似的,依旧滔滔不绝地说着,根本没打算让我插话。我无奈地靠在椅子上,耐心地听他讲完。
终于,俞法晨说到了张孝祥。他坐直身子,表情认真地说:“陛下,在臣看来,张孝祥确实有治国之才,如果他能留在大理为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甚至,为了留住他,臣愿意让出右丞相的位置。”他的语气诚恳,眼神坚定,看得出他对张孝祥的才华还是很认可的。
“但是,”俞法晨话锋一转,“如今张孝祥又和南宋联系上了,还拒绝了陛下的邀请。他的心思既然不在大理,那无论陛下做出什么决定,都是正确的。作为臣子,臣定会竭尽全力,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听完俞法晨的回答,我心里舒服了一些。虽然他还是没有直接给我一个杀或者不杀的建议,但至少表明了会支持我的决定,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