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一十八章(1/2)

第318章三百一十八章

天气风有信,花有期心情那就去看看吧

南宋提出三国盟,

结盟地点在成都。

最终决定亲自去,

他是江畔少年郎。

今天午后,阳光暖烘烘地洒在御书房的窗棂上,我正翻看着各地呈上的折子,礼部尚书李达文就来求见了。我心里一猜,估计是和南宋使团的谈判有了些眉目,来找我定夺了。

李达文一进来,就行礼问安,而后开门见山地禀报起来。原来这次南宋使团来访,只为一件事:新登大宝的宋光宗赵惇想联合我们大理,还有吐蕃一同结盟抗金,结盟地点定在南宋的成都府,赵惇还亲自写了封信给我。

我接过信,并没有着急表态,一边慢悠悠地展开信纸,一边随口问李达文:“李尚书,你怎么看这件事?”

李达文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看,这次结盟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不高。南宋和金对峙多年,局势复杂,咱们贸然卷入,怕是麻烦不少。臣以为,我国只需派一位重臣前往即可。”

我轻轻点了点头,目光仍落在信上,信里赵惇言辞恳切,诉说着金人的威胁,希望各方携手抗敌,恢复中原。可这背后的深意,哪有这么简单。

等看完信,我也只是不紧不慢地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我得好好思考一下,再做定夺。”

李达文退下后,我当即召来了刘文海和俞法晨。

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御书房。我看着他们,笑着说:“整日在这御书房里闷得慌,咱们出去散散心。”于是,我和他们两人还有一直在我身旁陪着的侍中楚启明,一行四人来到了瀚海的观景台。这里风景独好,远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倒也惬意。

我们三人落座后,我屏退了左右侍从,唯有楚启明还静静地站在我身后。楚启明向两位丞相说明了南宋使团此行的目的,两人听后,皆是沉默不语。

我看着湖面,心里却在想着这结盟之事。其实,我心里是想去的,想亲自去看看这天下局势,去会会那宋光宗赵惇,看看这位新君身可我上还有没有他们老赵家的血性。当然,我也知道此事风险不小,朝堂之上怕是也会有诸多反对之声。

我等了好一会儿,见两人都不说话,便率先开口:“两位丞相,此事你们怎么看?莫要藏着掖着,都说说心里话。”

刘文海抬起头,目光与我对视,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说道:“陛下,臣知道您心里是想去的。这结盟之事,若成,对咱们大理或许是个机遇,能在这乱世中寻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可若不成,或者其中有诈,陛下您亲赴成都,实在太危险。”刘文海说这话时,眉头紧锁,神色满是担忧。

我笑了笑,看向俞法晨:“俞丞相,你呢?”俞法晨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贯的恭敬,却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说:“全凭陛下圣心独断,陛下深谋远虑,所做决定必是为了我大理千秋万代之福。”我一听就明白,他这是在回避,不想直接劝我,也不想支持我去冒险。

我轻轻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望着天空悠悠地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着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我又怎会不知。可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若只是偏安一隅,怕是也难长久。我想去成都,一来是看看南宋的诚意,二来也想与吐蕃方面当面谈谈,若能促成这结盟,说不定能改变这乱世格局,为我大理谋得更好的未来。”

刘文海听后,神色依旧凝重,他向前倾了倾身子,认真地说:“陛下,您的志向臣明白,可这一路路途遥远,且成都府乃南宋之地,虽说有结盟之名,可万一……”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我明白他的意思。

“何况,陛下在大理立国以来,几年内让大理国土扩充了几倍。这可不是偏安一隅啊。”刘文海继续说道。

我摆了摆手,打断他道:“我自然会做好周全的准备,带足护卫,确保自身安全。我也并非冲动行事,这几日我反复思量,觉得此去利大于弊。”

俞法晨这时也开口了:“陛下既有此决心,臣以为可先在朝堂上与诸位大臣商议一番,听听众人的意见,再做定夺也不迟。毕竟这关乎国家大事,众人的意见不可忽视。”

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朝堂上的意见确实要听,可这机会难得,我实在不想轻易放弃。我看着两位丞相,认真地说:“我意已决,朝堂上的商议必不可少,但我去成都的心也不会轻易改变。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希望你们能全力支持我。”

刘文海和俞法晨对视一眼,而后一同起身,拱手说道:“陛下既已下定决心,臣等定当全力支持,愿为陛下排忧解难。”看着他们,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也就是有他们的支持,我这一路才会这么顺利。

翌日朝会当我提出要亲赴成都府参与结盟之时,台下的群臣不出所料的反对。我也耐着性子听完了群臣的意见,只是退朝的时候,我那句“朕心意已决”,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