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二百九十七章
天气阳光明媚心情有点开心
敬之达文回中央,
联名上奏要改制。
改土归流大朝议,
朝堂争论无定见。
今日,大理国的天空湛蓝如洗,悠悠白云在天际飘荡,大理王都城外,一片庄严肃穆又满含期待的景象。
我身着华服,头戴冕旒,神色间满是庄重与欣慰,身后是排列整齐的文武百官,他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静静等待着。
远处,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为首的两人,正是高敬之与李达文。高敬之身姿挺拔,剑眉星目,历经在高棉的风霜,却更显沉稳坚毅;李达文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两人与之前相比都清瘦了许多,这也是他们为大理国在高棉的治理付出无数心血的证明。
当队伍渐渐靠近,我亲自上前几步,高敬之与李达文见状,急忙下马,快步走到我面前,双膝跪地:“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亲手将二人扶起:“二位爱卿,一路辛苦了。此次治理高棉,你们居功至伟,朕盼你们归来已久。”
高敬之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陛下如此厚爱,臣等万死不辞。治理高棉乃臣等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李达文也拱手说道:“全赖陛下英明领导,臣等不过是奉命行事,能为大理国开疆拓土、稳定一方,是臣等的荣幸。”
我微微颔首,转身对身后的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高敬之与李达文二位,在高棉之地,不畏艰难,悉心治理,使我大理国之声威远扬,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是我朝的功臣,值得我等敬重。”
百官纷纷附和,赞声一片。随后,我命人摆下盛大的宴席,为高敬之与李达文接风洗尘。
宴席之上,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丝竹之音袅袅不绝。我高举酒杯,向高敬之与李达文敬酒:“此次在高棉,可有什么难忘之事,说与朕和诸位爱卿听听。”
高敬之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高棉之地,风土人情与我大理国大不相同。初到之时,语言不通,习俗各异,治理起来困难重重。但臣与李大人商议,先从民生入手,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让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
李达文接着说道:“正是如此。而后,我们又与当地的部族首领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习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我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二位爱卿能因地制宜,恩威并施,实在难得。高棉如今稳定,百姓归心,皆是你们的功劳。”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热烈。右丞相俞法晨起身说道:“高大人、李大人此次治理高棉,不仅为国家立下大功,也为我等臣子树立了榜样。日后,若再有外放治理之地,我等定当效仿二位,鞠躬尽瘁。”
众臣纷纷响应,一时间,大殿内充满了激昂的话语。
宴席结束后,我将高敬之与李达文单独召进御书房。我神色凝重地说道:“如今高棉虽已稳定,但周边局势仍不明朗。朕希望你们能将在高棉的治理经验总结成册,以供日后参考。吴其平现在也接过了你们手中的治理高棉的职权,你们认为其平可胜任吗?”
高敬之和李达文相互对视了一眼后,高敬之躬身回道“新增国土的归化经验,臣等已经整理出了初稿,再修正一番便可交于陛下预览。其平原本在南宋就是一路的转运使,又在我大理担任过郡守。治理高棉应该没有问题。”
看到我紧皱的眉头稍稍的缓和了一些,李达文连忙接话说道“这是臣与高大人联名的奏疏,请陛下一观。”
我接过奏折,原本以为是需要褒奖的各级官员名录,看过之后才发现是高敬之和李达文两人提议:改土归流。
我的表情慢慢严肃起来,改土归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最好的方式,但是就在我大理国的本土都不见得能顺利的实施,贸然在高棉实施,我担心会有很强的反弹。
沉思了片刻的我说道“两位爱卿今日也都累了,先休息两日。等三日后大朝再提出来,看看朝臣们的意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