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了活后,李晓心情大好。
总算哼着歌得在家里干活,玲儿听着好听,还缠着要李晓教。
李晓自然也愿意,她可精通儿歌三百首。
什么两只老虎都太低级了。
直接教起了唐诗三百首。
李远背着背篓,准备和李少阳去山上,他可是说了好久想去山上打兔子的。
听到李晓在教唐诗的时候,眼里不屑。
“念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少阳没说话,牵着李远离开。
他虽然不精通四书五经,但也不是毫无文化,在塞外时无数个寂静风沙的夜,耳边就是战友在念的边塞诗,听多了,便也懂了。
只是,他没想到,李晓居然还会念诗?
……
晌午,李少阳和李远还在山上没有回来。
李晓闲来无事便想给玲儿选几身布料。
明日就要去整镇上了,想着去两天,顺便找个裁缝把衣裳给赶制出来。
之前家里穷,孩子们也没穿过啥好衣裳。
现在有了这些赏赐,正好可以用。
“娘,这个海棠花的纹样好漂亮!”
“这个也好看!”
李玲儿摸着滑滑的布料真的好激动,在村里根本就没见人穿过,看起来像城里的小姐们穿的一样。
看玲儿一脸向往,李晓决定多给她做几件。
就在俩人挑花眼时,方氏和几个村妇来了。
“二弟妹,来串个门子,不介意吧。”
方氏笑着,十分自然地就到了。
和几个村妇一起,那眼睛都快连在那花花绿绿的料子上了。
“不愧是上头赏的,看起来真贵啊。”
“这就是城里的夫人小姐们穿的吧?这少阳以后怕不是要当官了。”
“李晓妹子啊,你有福气。”
几个村妇还算客气,只是眼神贪婪了点没有上手。
方氏就闲不住了,上来就摸。
李晓自然不会让她得逞,伸手直接打掉她的手。
“呵,不会吧,弟妹这就不认穷亲戚了?”方氏开始讽刺,心里不知道都嫉妒成什么样了。
“爹娘这辈子都还没穿过这么好的料子了,百善孝为先,就算以后做官还不得一样把爹娘供起来,你以为能躲过去吗?弟妹最好看开点,过去既往不咎。”
方氏说得理直气壮,一点都不害臊。
几位村妇有些尴尬,但也不参与。
“玲儿,去厨房拿点蜜饯倒点茶来给婶婶们来吃吧。”
李晓笑着,她倒是一点不气。
就是后悔今天忘关门,把狗放进来了。
支开玲儿后,就怼了回去,“大嫂,咱们分了家,爹娘可是跟着你大房的,这爹娘没穿的,不得你们大房出吗?怎么?爹娘给了你们那么多好处,都不想着自己去孝敬吗?”
“什么好处?你少在这里乱嚼舌根子。”
“说两句就急眼,心虚什么!”
“李晓!”方氏尖叫,恨不得抓烂李晓的脸。
几个村妇见状说要吵架了就想走。
这李家婆媳嘴巴厉害不敢惹,这李晓以后可能还有个做官的,更不敢得罪。
左右为难就想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