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战场之上,硝烟已然渐渐散去,但那浓烈刺鼻的味道依旧弥漫在空中,仿佛在诉说着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放眼望去,满地皆是残破不堪的旗帜、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丢弃的兵器盔甲。原本气势汹汹而来的六万官军,如今已是一片狼藉,惨遭溃败之局。经过一番激烈鏖战,梁山义军成功斩杀官军两万余人,俘虏更是多达三万多人,而童贯率领着突围而出的残部仅仅只有区区三百人而已。
吴用急匆匆地赶来向徐骏禀报战况:“主公,此役咱们可是大获全胜啊!童贯所率的八都监之中,已有三人战死沙场,一人被生擒活捉,另外四人尚留在后方未曾参战呢。”说罢,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道,“不仅如此,咱们还将毕胜和酆美这两个家伙给生擒了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縻貹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这两个混账东西简直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上次他们假意投降咱们梁山,结果才过了半天时间就脚底抹油开溜了。这次好不容易把他俩给抓住了,依我看呐,干脆直接一刀砍了得了,省得留着也是个祸害。”站在一旁的林冲也随声附和道:“没错,这俩家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英雄好汉,杀了以绝后患。”
徐骏对于毕胜和酆美这两个人却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兴趣。毕竟在人才济济的梁山上,像他们这样级别的武将实在是为数不少,并不稀缺。于是,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几位军师,询问道:“诸位军师对此有何看法?”
许贯中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依臣之见,这二人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倒不如将其处决,也好让其他人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冒犯我梁山泊的威严,否则众人都会觉得咱们梁山泊太过仁慈好说话了。”
许贯中一脸严肃地向众人提议:“依在下之见,应当即刻将毕胜和酆美二人斩首示众!”他目光坚定,似乎对此决定胸有成竹。
一旁的吕将闻听此言,连忙附和道:“许兄所言极是!若不如此处置,日后恐怕会再次出现降而复叛之事。想那毕胜、酆美二贼,先前已然投降于我等,却又背信弃义逃回宋廷。如今将其斩杀以正军威,正是时候!”
徐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沉声道:“既如此,便下令将此二人斩首号令全军罢。”
“得令!”縻貹高声应道,旋即转身离去,执行命令去了。
就在此时,吕将忽然开口说道:“主公,此次交战,我方还俘获了两人,不知您是否有兴趣知晓详情?”
徐骏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忙追问道:“哦?究竟是哪两位?”
吕将略一思索,回答道:“其中一人乃是杨家将之后,名唤杨震。此人我曾有幸见过一面,其武功颇为不俗,且品行端正,称得上是一条好汉。”
接着,吕将话锋一转,继续介绍道:“另一人则是一名校尉,姓韩名世忠。别看他官衔不高,仅是区区一个校尉,但这小子的武艺着实厉害非常。在此次前来围剿的十万官军之中,恐怕唯有纪安邦能够稳压他一头了。”
听闻居然成功俘获了韩世忠,徐骏心中不禁狂喜不已!要知道,这位可是未来南宋中兴四将中的一员猛将啊,其威名仅次于岳飞大人!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差点就生擒了金国大将金兀术,如此辉煌战绩,足以名垂青史。没想到今日竟能在此将其擒获,徐骏怎能不欣喜若狂。
然而,徐骏终究不是初出茅庐之辈,他历经多年穿越时光,身经百战,见识过无数大场面。区区一个韩世忠若是就让他喜形于色、举止失态,那他又谈何争夺天下大业?于是乎,尽管内心激动万分,但表面上仍显得镇定自若。
只见徐骏微微一笑,缓声道:“韩世忠此人身怀绝技,确实堪称大用之才。”一旁的林冲闻听此言,赶忙拱手问道:“既然主公对韩世忠如此看重,那不知该如何收服此二人呢?”
徐骏略作思索后回答道:“关于韩世忠,我打算亲自前去一试,看能否说服他归降我方。至于杨震嘛……恐怕难以收服。据我所知,他家眷皆在京城,倘若他贸然投降,必定会遭致满门抄斩之祸。所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谨慎处理才行。”说到此处,徐骏眉头微皱,显然对此事颇为头疼。毕竟梁山之上尚有几位杨家之人,若真将杨震斩杀,恐会引起内部纷争。
徐骏下令道:“先把他们关押起来吧,稍后再做处置。”
然后徐骏让人将俘虏押送到梁山去,自己并没有回去。他还有仗没有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