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6章 月旦评,评天下第一军师!(1/2)

第86章月旦评,评天下第一军师!

赤壁。

陈牧出山的消息,震动天下。

江东,孙权,周瑜。

樊口刘备关羽,皆严阵以待。

他们希望这是一个假消息。

陈牧已死,只是曹操假借陈牧之名,让他们恐慌!

中军大帐内。

曹操正坐在太守府内。

虽然只是静静坐在那里,但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气息。

已经确定陈牧就在军中,只不过,他一直并未现身。

或许,他在担忧那些与他有怨的荆州氏族!

校事府的校尉,手中捧着秘信。

校尉拱手道:“丞相,自从蔡瑁张允被杀之后,荆襄四大家族,这段时间来行事诡秘,似乎在谋划什么事情。”

曹操闻言,眸光一凝。

虽然心中有着几分怒意,但是却也并未展现出来。

这一抹杀意只是在眼神之中一闪而过。

蔡瑁张允这两个废物。

本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斩!

曹操挥了挥袖袍,开口道:“说!继续说!还有什么!继续说下去!”

校尉得到曹操的允许之后。

这才松了一口气。

军营之中若是说错了一些话。

这都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

他前段时间就看到丞相将蔡瑁张允两人给斩了。

这个时候可想落得这种下场。

于是校尉深呼一口气,声音虽然变小了几分,但却一直都在看着曹操,继续拱手开口说道:“丞相!这些家族一开始就知道陈牧未死,暗中埋伏,一旦陈牧现身,暴起杀人.”

啪!

曹操摔案而起,勃然大怒。

“好大的狗胆子!真以为我曹操不杀人吗”

他自从来到这襄樊城之后,便是察觉到这些本地士族与陈牧有旧仇。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家伙居然胆子这么大。

就在这时!

曹操眸光一阵闪烁,明白了一切。

这段时间一直都派人前去寻找陈牧的下落。

但是陈牧却从未出现。

既然这样的话!

便只有一个原因。

这些四大家族一直都在秘密寻找陈牧的下落。

而且他们很有可能是找到了陈牧的下落。

陈牧则在暗处同荆州氏族暗战!

校尉看到曹操的反应之后,顿时眼皮狂跳。

丞相每一次展现出这个样子。

恐怕马上就要有人遭殃了。

这一下荆州四大家族恐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就在校尉心神遐想之际。

曹操挥了挥手,开口说道:“退下吧!”

校尉躬身拱手:“诺!”

随后便在曹操的注视之下离开了这里。

曹操眼神微眯了起来。

他心中已经升起一股浓重的杀意。

这段时间看来是对这四大家族太好了。

才导致他们敢如此肆无忌惮。

居然还敢让自己找不到陈牧。

这些家伙!该死!

曹操将自己找不到陈牧的原因,全部归结在四大家族的身上。

……

许昌。

晴空万里,烈阳高照。

荀彧正伏案于桌前,看着手中的案牍。

至于身有着府内的侍卫正小心侍奉着。

这一卷案牍正是曹操送来的书信。

他看着上面的内容,脸上浮现一抹欣喜之色。

虽然外人骂丞相是枭雄。

但是荀彧却知道丞相心中一直有着一个想法。

便是匡扶汉室。

这信件之中写到已经拜徐庶为军师祭酒。

对于徐庶的能力。

荀彧还是十分认同的。

现在对方加入这边的阵营之中。

可以说汉室大兴有望。

荀彧想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浮现一抹欣喜之色。

但是他也没有忘记荆州的事务。

于是下一刻!

他从一旁拿起一支褐色的狼毫笔。

便在案牍上写了起来。

徐庶前往荆州,皆言陈牧,荆州氏族于陈牧不合。

若陈牧未死,为荆州大患,如今陈牧不出,或许担忧荆州氏族杀戮,请丞相自寻办法。

荀彧认为一定是这个原因。

所以他在书信之中让丞相注意这件事情。

现在这些乱臣贼子妄想分裂汉室。

他荀彧是第一个不答应的。

片刻之后。

荀彧将笔给收了起来,然后看着身边一个小童,开口说道:“你去准备一匹快马,将这封信尽快送给丞相。”

这小童闻言躬身拱手“诺!”

随之离开了这里。

荀彧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看了一眼外面天气倒是不错。

于是便起身来到府库之中查看钱粮。

兵将之勇便在钱粮上面。

若是没有钱没粮的话,根本不会有人上战场拼命。

他负责后勤,自然是每日都要查看这些东西。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

荀彧都在一直重复这些事情。

他将府库之中的钱粮给清算一遍之后。

便去月旦评品茶。

享受着乱世之中难得的平静。

此时荀彧并不知道,陈牧已经出山,曹操已经料到,荆州氏族与陈牧有旧仇。

许昌。

一处宽敞的酒楼前,早已摆好了台子。

本就熙攘的街道,今日更是被围的水泄不通。

原因无他。

又到了每月初一举办的‘月旦评’时间。

所谓月旦评。

乃是由专人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

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

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

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此时站在台上的,乃是与汝南袁氏,同为当世大家的杨彪。

自从卸任太尉。

杨彪闲来无事,便自告奋勇,来主持本次月旦评。

有了他这等的名门大家参与。

许氏兄弟自然求之不得,早几日就开始大肆宣传。

许多人慕杨彪的名气而来,让月旦评的热度,更上一层楼。

“大家稍安勿躁。”

待到台下坐满了人后。

杨彪清了清嗓子,手拿折扇,‘啪’一声拍在案几上。

“本次月旦评,就由我,来为大家点评。

多谢大家前来捧场啊。”

“好!”

“哈哈哈哈,杨大人,您就快说吧!”

“我们都等不及听您点评了。”

“就是说啊!”

“……”

台下的欢呼与督促声,让杨彪很是满意。

他轻笑着,朗声道。

“既然大如此抬爱,那我杨某人自当不能辜负众望。

今日,就有我来为大家,品评天下英雄!

这一次,我将要品评的乃是军师谋士。”

杨彪举杯品酒,折扇一展。

“我首先要评的,乃是凤雏——庞统。”

“这庞统啊,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人,从父庞德公。

话说他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

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

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

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

对其可谓是称赞有加。

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

其能力更是出众,有着辅佐帝王之能。

只可惜他样貌实在不好恭维,至今仍不得志。

当真是可惜可叹。

我给之评语: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绝非虚言。”

随着杨彪的评点,台下的人也点头赞同。

“我曾见过凤雏先生,他的才华,的确惊为天人,丝毫不输我见过的任何人。”

“那肯定啊,能得到如此高评价的人,当世之中,不过也就唯二罢了。”

“真是可惜啊……”

在众人讨论声中。

杨彪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远处的许氏兄弟,也冲杨彪恭敬摆手,示意点评到位。

得到众人认可,杨彪坐直身子,劲头更足,笑道。

“这第二位要点评的。

乃是江东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

他这个人呢,出生于一士族家庭。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

鲁肃毫不犹豫,便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后来,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

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能得到周公瑾以及孙权的赏识。

可见其才华,确非同寻常。

我给之评语: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杨彪话音尚未落下,便已响起一片热烈掌声。

“好!!!”

“杨大人说的好啊!”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鲁肃的才能,我一直觉得,甚至不弱于公瑾。”

“……”

杨彪笑着,趁热打铁。

“既然刚说了,鲁肃与公瑾之间的情谊与惺惺相惜。

那么接下来,自然就要评上一评,周瑜周公瑾了。”

他眼神中,闪过浓厚欣赏之意。

“曲有误,周郎顾。

美周郎周公瑾的大名,我想不仅在江东。

即便是在许昌,也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此人乃庐江舒县人士。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可谓是名极一时,豪门望族。

他少时便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

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

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七年,丞相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的战略。

可谓是从一出世,便搅动了整个天下的风云。

先辅孙策,再佐孙权。

两人皆视他为心腹。

他还娶了江东美女小乔。

我给之评:江东之幸,儒将无暇。”

提到周瑜后,台下的听客们,更是激动万分。

“这周公瑾,还真是个人物。”

“那可不,没点本事,能辅佐两代江东之主,掌握江东兵马,成水陆大都督”

“话说周郎是真的俊美,我上次去江东有幸见过一次,当真是如美人一般。”

“……”

在众人讨论中。

杨彪呵呵一笑,很是满意现场的气氛。

“今天要评点的第四位,乃是与凤雏齐名,有着卧龙之称的,诸葛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士。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刘备为了请到他出山,曾三顾茅庐。

用水镜先生的话说。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诸葛亮不但身材健硕,样貌俊朗。

更是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观星占卜,兵法治世,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更是以自己智慧,数次将刘备,从危机之中挽回。

在荆州氏族的眼中,诸葛亮便是他们的代表。

更是他们荆州氏族的骄傲。

我给之评:人在隆中,心系天下,卧龙不出,谁人争锋”

随着众人的情愈发高涨。

杨彪已经感受到,他们越来越激动。

他淡淡一笑,决定抛出最为欣赏之人。

一想到那道身影。

杨彪的眼神,就已经从欣赏,变为了钦佩!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他欣赏的人不多。

钦佩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那个人,就是他最为敬佩的存在!

他淡淡一笑,折扇拍在案几上。

“以上四人,都为当时豪杰。

然,还有一个人才,能力甚至还在四人之上!”

此话一出。

台下瞬间寂静!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难以置信,仿佛听错了什么。

旋即,他们再次催促起来。

“杨大人,你所说的那人,是谁”

“是啊杨大人,你就别卖关子了!”

“快说吧,我们都快好奇死了!”

“……”

远处。

一辆马车经过。

荀彧坐着马车,望着远处喧闹的人群,掀起帘子。

听到杨彪在那里点评天下军师谋士后,便停下聆听。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

杨彪语出惊人,一拍案几,掷地有声道。

“此人。

正是当初刘备的军师陈牧。

其才华,还在我刚说四人之上!”

随着杨彪话音在空中回响。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

“怎么可能这陈牧怎么能在这四人之上”

“是啊,这人怎么没听说过啊。”

“你们是有所不知,我听说啊,当初刘备落魄的时候,正是这陈牧,一手拉扯起来的。”

“我也听说过,不过好像后来,有了诸葛亮以后,陈牧就被刘备赶走了,后来似乎生死不明。”

“这些都只是传言,谁知道究竟是真是假呢”

“……”

听到观众们的讨论,马车里的荀彧,也不由眯起了眼睛。

陈牧之名,他也素有耳闻。

准确的说,在之前,可谓是如临大敌。

荀彧无论如何,想破脑袋,都搞不明白。

陈牧是如何将一无所有的刘备,带到了虎踞徐州,精兵十万的地步。

甚至还一次次阻止了他们进攻的步伐,反败为胜。

所以对于陈牧这两个字,他也是颇为忌惮。

好在,自从刘备将其赶走后,陈牧就此失去了踪迹。

也算是给他们拿下刘备的路上,少了一大阻力。

台子上,杨彪见群众情绪激动不已,看了一眼时间后,轻笑道。

“今日时间尚早。”

“不如我便评一下十二军师。”

“也顺便解释一下,为何我说陈牧之才,还在其余四人之上。”

杨彪的话顿时让台下的人愈发高涨。

“好!”

“杨大人您就快说吧。”

“对啊,别说现在时间尚早,就是三更半夜,为了听一下陈牧为何评价如此之高,咱也得听啊。”

“就是就是,不仔细听杨大人讲一下,简直夜不能寐啊。”

“……”

在众人催促声中,杨彪一拍惊堂木。

“好嘞,既然大家如此热情,那杨某就给大家评上一评,这十二军师。”

“首先要说的这位,乃颍川陈氏,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陈群。”

台下一片哗然。

“居然是陈群”

“他在颍川,那可是名人啊。”

“真是没想到,他的才华,居然只能排得上十二军师。”

“……”

杨彪颔首道。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

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

当时,徐州牧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

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告知刘备说。

袁术的力量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进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

若是在此时,吕布乘机袭击他们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

而那刘备不听,执意东进徐州,与袁术争战。

果不其然,吕布直接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

最终大破刘备军,刘备这时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

后来,吕布被丞相所打败。

丞相久闻陈群其名,便征其为司空西曹掾属。

当时有人向丞相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丞相均召而用之。

陈群向丞相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

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丞相方信陈群之言,并向其主动承认错失。

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丞相皆加以任用。

其辨大局,知计谋,会识人,固我将他排在军师中第十二位。”

“好!”

“不愧是杨大人,说得真准啊!”

“杨大人见多识广,当真是令人佩服!”

话音落下,台下便是一片掌声。

马车的荀彧,亦是点了点头:“实至名归,陈群之能,确超常人。

不错。”

在众人催促声中。

杨彪继续道。

“接下里,十二军师之十一。

陈宫,陈公台。

东郡东武阳人氏。

昔日吕布帐下首席谋士。

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曾通过外交手段,为丞相收取兖州。

当时的兖州,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

并且,陈宫争取到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

让丞相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

而后,丞相领兵征伐陶谦时,留守东郡守备。

但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

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丞相领地。

且在他的计谋下,一时曾数度击败丞相。

然而,最终仍不敌鬼才郭嘉的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后于下邳,因吕布再次不听劝言,从而战败。

陈宫之智亦足与丞相相敌,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处。

故而,我将其排在第十一位。”

台下的观众们亦是频频点头。

陈宫之名,早已响彻天下。

毕竟能够数次抵挡丞相的人,当今世上,的确不多。

如果不是吕布拖后腿,想来成就会更高。

所以他的排名,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荀彧也微微颔首。

陈宫此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叹了口气。

只可惜这家伙不愿辅佐丞相。

在荀彧感慨中,杨彪继续道。

“而这十二军师第十位,便是李儒了。”

一提到李儒,在座的所有人,无比脊背一寒。

当初董卓专政的时候。

李儒的名号,可谓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任谁都知道,董卓能走到这一步,除了自身实力足够强硬外。

还有李儒这一大助力,功不可没。

杨彪叹了口气。

“本次点评,只论才华谋略,不论立场人品。”

顿了顿,他继续道。

“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人,官至博士、弘农王郎中令。

董卓专政时,李儒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杀刘辩、何太后等人。

经李傕郭汜之乱时,太常种拂欲勤王,与李傕交手,兵败被杀。

但纵观他的十次献策,可谓是计计诛心,堪称妙绝。

进京勤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劝说董卓袁绍不可杀。

杀帝夺权。

识破丞相刺杀。

示弱退兵。

设计丞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