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进展顺利(下)
陈冀生的一些列研究方向说出来,陈宝红当时就头大了。
她犯了跟郑生一样的错误,不要说这几个方向。
小小的一块电池,就可以耗费许多科技大拿一生的时间去研究。
无论是电池,还是灯泡,有些理论,陈冀生是知道明确方向的。
但现在不能说给二姐,因为电子产业园,还没有真正的成型。
一年之内成型,两三年之内形成产业集群,十年之内,跟硅谷叫板。
这就是陈冀生的大致方向。
有摩尔跟基尔在,这俩应该算是大洋彼岸开在港城的后门。
许多最先进的科技概念,也就是在这一二十年打造出来的。
有了同步的科技基础,电子产业园想要比肩硅谷,也没那么容易。
全美的人材,跟港城一地的人材,还是有巨大鸿沟的。
但在一些产业上,狙击或是叫板硅谷,也不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陈冀生要借着电子产业园,来狙击对面岛国的科技成长。
市场有限,二姐的电子产业园,想要真正成为顶级的科技资本。
狙击、截胡岛国的科技树,也是必然要走的路子。
借助港城的经济起飞,窃取岛国科技树的根基,对陈冀生而言难度不大。
作为地缘上的对手,做情报的陈冀生对岛国的关注度很高。
不管是股市、产业还是科技的发展,陈冀生的心里都有大致的脉络。
许多的科技成果,都是偶然性的产物,市场也不是那么好预估的。
有方向、有脉络、有部分精确的数据,借助这些,二姐的电子产业园还不能压住岛国的科技发展。
那只能算是陈冀生这边的失败了。
“现在就十几个产业了,摩尔先生那边发了电报。
大洋彼岸有意向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一些机械企业,也想借机到港城设厂。
我一个人研究不来的。”
被弟弟几个研究方向,差点击溃信心的陈宝红,无奈的开始诉苦。
一个不起眼的手电筒,都涉及这么复杂的研究成果跟方向,显然之前她有些轻视了。
“这就说到产业园的重点了。
对于科技人员,咱们要付出更高的薪资,更好的生活条件,有了成果甚至可以分干股。
但科技人员的专利,必须属于电子产业园。”
陈冀生现在要说的就是真的重点了,不管二姐理不理解,这都是产业园必须要做的。
“你这样就过分了……”
科技成果,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人员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弟弟的这个说法。
刚刚从大洋彼岸考察归来的陈宝红,显然是不好接受,也不知道怎么做。
“咱们那边,你听说谁有专利了”
听到弟弟明显是狡辩的说法,陈宝红有些无奈,攫取别人的科技成果。
虽说她没有经历过西式的教育,但也知道这样的操作不会很容易。
“不要狡辩,直接说目的。”
借助已经微不可见的二姐威势,陈宝红耍起了无赖,有些事儿,只能让弟弟点明了。
“对,做事直指目的,就是科研需要的态度。
在产业园里,资本的残酷血腥,就体现在了对科技成果的掠夺上,对科技人员的压榨上。
只要是在港城,不管是哪国来的科研人员,想要入职电子产业园。
必须要跟咱们签一份科技成果转让合同。
我的目的,或者说是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而来。
产业园的科技人员,你就当是一台机器,或是一件物品好了。
不要想着做变通,一切挡在资本面前的,妨碍我们获利的,都是敌人。
对于敌人,我的态度很简单,灭绝。”
陈冀生说的,与陈宝红想要的回答,是完全不一样的。
“冀生,别忘了我们来自哪里!”
得到了完全相悖的回答,陈宝红也拿出了自己的回答。
对于二姐的回答,陈冀生嗤之以鼻。
“二姐,在家的时候,我就给你说过剪刀差的存在。
纵观各国,想要崛起,要么流自己人的血,要么流别人的血。
爪哇只是开始,港城只是正常的商业运营。
在港城,我完全是在资本的规则之内做事。
谈立场,是对自己人而言的。”
港城只是陈冀生的立足之地,他的目光在东南亚,在澳洲、在南美,在非洲。
目光所及,最远的地方在极北,以后的路上,难免鲜血四溢,也难免尸横遍野。
港城的基础要打牢,立足不稳,出去征战就要摔跟头了。
二姐算是在港城的一块基石,陈冀生本想着让她慢慢的摸清资本运行的规律。
可惜作为学神的二姐,逻辑性太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陈冀生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帮自己攫取利益的同时,助力崛起与腾飞,两不耽误。
“好,我试着去理解。”
虽说依旧不理解弟弟的一些做法,但陈宝红这边还是做了妥协。
弟弟做的事情,终究是有益于国内的,这一点,陈宝红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