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语言天才(下)
听了三弟陈冀生的话,陈宝红的嘴角有了笑意,这个她还真是拿手,有其他人没有的优势。
看着身边快速划过的景象,陈宝红的信心也越来越足,终于可以做点儿有用的事儿了。
有了陈处做后勤,李怀德那边也给门卫打了招呼,车一直开到了隔离区的门岗才停下。
陈冀生在门岗领了自己的保密工作证,还有姐俩的临时通行证,看了一下,只是当天有效的。
如果翻译也能做的这么密不透风就好了,一路走到了主车间,李工、老钟、李怀德都在。
显然克虏伯的资料,也被并入了太拖拉的项目之中,不过这也是暂时的。
随着资料的增多,太拖拉项目,一定会被反包,因为克虏伯的资料里,不仅仅是钢材的资料。
现在发现的就有炮钢、坦克的一些图纸,反包只是时间问题。
“陈组长,我帮着两位翻译改了一下译本,你看一下”
李工的称呼,代表他跟陈处和老钟交流过了,有了李工加入,译本肯定会专业不少。
“先不用看,这是我二姐陈宝红、小妹陈雪。
二姐、小雪,你们各自找一份资料翻译一下。
李工,你们也继续,对比一下,看看能不能有通用的翻译方法。”
李工的提议被陈冀生拒绝了,这是看本事的时候,一切以译本的准确度作为参考的标准。
李工那边,大致跟翻译对了一下,找的都是跟轧钢厂有关的资料,这样的安排也算是一举两得。
李工参与翻译,陈处要盯着资料,就剩老钟、李怀德跟陈冀生闲在了一边。
看了一会儿,老钟也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材料,递给了陈冀生,说是太拖拉前期的资料汇总。
接过汇总材料,陈冀生也找了一张办公桌,开始看了起来。
太拖拉项目,前期的干货不多,无非是测绘跟预组装。
测绘没出什么问题,预组装的问题就多了,汇总材料里面不仅提到了车桥,还有各种螺丝的型号及精密度问题。
螺丝的型号问题不大,取个一致性就好,但精密度的问题不小。
按照贝利埃的图纸,轧钢厂很难加工出同等精度的螺丝。
这也不是轧钢厂一家的问题,各家重汽也存在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有一个,就是放大公差。
问题的根本,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没有足够精密的机床,这是硬伤,没有机床很难靠人工保证精密度。
高精度的机床,国内也不是没有,但数量很少,还多半在给西北服务,普通工业没资格用。
想到这个,陈冀生也揉起了眉心,机床可以有,但钱是个问题。
精密度稍高一点的机床,少说也得上万美刀,大型的精密机床,动辄几十万美刀。
现在的外汇,多半用在钢铁、化工、纺织领域了,美刀绝对属于紧缺物资里的顶级货。
用大团结买,就纯属开玩笑了,你给再多人家也不收。
用古玩去换倒是个路子,但也不能常用,追查起来很容易露馅。
大致的问题看了一下,除了车桥目前有解决的办法,螺丝的精度只能先放一放了。
问题会慢慢的出现,也只能慢慢的解决,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不好解决。
看完了汇总资料,陈冀生出去抽了几根烟,再进主车间,资料的翻译也进入了尾声。
二姐的速度很快,已经翻译完了,正在检查,陈雪慢一点,还在一边琢磨一边翻译。
李工跟两个翻译这边最慢,因为要经常交流一下,不然技术词汇翻译不精确。
看着忙忙碌碌的几个人,陈冀生想到了考试,想必学霸的成绩会很好吧……
见二姐习惯性的将手放在桌下,这是完成考试了,陈冀生过去拿起她的译本,也不去看。
直接就给了陈处,这位是懂技术的,应该可以作为考官之一。
看了一会儿之后,陈处就打断了李工与两个翻译的交流,将二姐的译本递给了李工。
译本的页数不多,一共就七八张信笺,试验而已,不可能一下弄一摞让他们翻译。
大致的看完二姐的译本,李工也不跟两个翻译交流了,显然是放弃了对他们的技术治疗。
过了一会儿,陈雪的翻译也完成了,瞧她忐忑的小模样,显然考试的成绩不理想。
这次不用陈冀生代劳,陈处直接过去拿了起来,大体的看了一下之后,又给了李工。
这次李工看的时候,拿起陈雪面前的资料对比了一下,显然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对比之后,李工将陈雪的译本跟原件,递给了两个翻译,这是准备直接让他们自己也放弃治疗。
两个翻译拿着陈雪的译本,不断跟原件做着比对,脸色不是很好,显然被小姑娘打了脸。
至于二姐的译本,李工则是握住了不撒手,看来三方的译本,李工最看重的就是手里那份。
一机部的两个翻译,看完了陈雪的译本之后,脸色也不难看了,剩下的只是沮丧,显然是缴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