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朱雄英出生!四爷:穿越来的
洪武六年春,征南大军班师回朝。
太子朱标和丞相胡惟庸率领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朱标和诸皇子站在最前方,胡惟庸领着百官站在后面。
胡惟庸目视远方,有感而发:“近期我军频频报捷,可见我大明国运昌盛,日渐强盛啊。”
“胡相在朝理政,功不可没啊。”陆中亨附和笑道。
他才从北边回来,大将军徐达再次击败了王保保,打了个大胜仗,还俘虏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由秦王朱樉亲自押回了京师。
此刻,朱樉站在太子朱标身旁,他出征这近两年,个头猛增,已经超过了朱标,十分英武。他凑到朱标耳旁道:“大哥,你说我那事儿,父皇会同意么”
朱标嘴角含笑,拍了拍朱樉肩膀道:“老二,大哥帮你,应该是会成的,我猜父皇也想笼络下王保保呢,他不是说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吗”
朱樉大喜:“谢太子大哥。”
兄弟两正聊着,见远方大军汹涌而来,如一线大潮。很快,大军就到了他们眼前,为首的是策马狂奔的朱棣,他到了朱标面前勒住马绳,跳下来直奔朱棣和朱樉激动大喊:“大哥,二哥。”
“老四啊,你还是这么浮躁。”朱标没好气。
“这不想大哥了么”朱棣摊手大笑。
“那我这个二哥呢”朱樉瞪眼。
三兄弟相视大笑,这时候朱元璋的车驾到了,朱标立即带着百官上前跪迎:“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朱元璋从马车中走出,目光扫过群臣,他抬了抬手,声音洪亮又有威严:“诸卿,都起来吧。你们长途跋涉来迎,咱心甚慰。”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群臣纷纷起身,恭敬地垂首站立。朱元璋又朝着前方的胡惟庸轻轻一招,“惟庸啊,过来,与咱同乘。”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让丞相与皇帝同乘龙辇,这无疑是莫大的恩宠,也昭示了胡惟庸在朝廷中的超然地位。胡惟庸心中暗自欢喜,但面上却装作惶恐不安:“陛下,臣何德何能实在不敢当此殊荣。”
他深深一拜,额头几乎触地。朱元璋微微含笑,“你在主政期间,粮草、军械的运送都井井有条,功劳不小。”
说着,他示意侍卫将胡惟庸扶上龙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回京,群臣紧随龙辇之后。朱樉看着这一幕,不禁哼了一声,“父皇对胡惟庸如此看重,却连一句夸赞大哥的话都没有。大哥可是监国太子啊。”
朱标闻言微微一笑,“胡相确实功不可没,我这个监国太子也时常向他请教。说起来,老四,爷爷呢怎么没见他人影”
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朱棣耸了耸肩,“爷爷早就回京了,他老人家不喜欢这种热闹场面。”
“听说爷爷成了什么峒神大人了”朱樉好奇地凑近问道。
朱标也露出好奇的神色。朱棣清了清嗓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这次南征的见闻,特别是那神秘莫测的十二峒传说。
与此同时,在龙辇内,胡惟庸正襟危坐、心神不宁。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温和地笑道:“惟庸啊,咱都听说了,你主持中书省,效率极高,大臣们都佩服,说胡相领政,如臂指使,如指捏物,节节相扣,令行禁止啊。”
胡惟庸一听,麻了,这是他和几個心腹在自己府邸说的话,皇帝是怎么知道的他顿时背脊发寒,身体微微颤抖。
“惟庸啊,你做的很好,大明有你这样的丞相,是大明之幸。”朱元璋道。
“陛下,臣不敢当,臣只是一心为朝廷办事。”胡惟庸连忙道。
龙辇到了皇宫大门停下,百官止步,回自己的衙门办事,胡惟庸也从龙辇上下来,他身体还在微微颤抖,他朝着其中一个心腹招手:“李进,我们在本相府邸说的话,陛下居然知道。”
李进嘴角浮起一抹笑,一拜:“禀胡相,属下奉旨,在陛下南征期间,把胡相办的事,每日一奏。”
胡惟庸:“!!!”
原来是伱背刺的我那我这期间办的大小事,陛下岂不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
朱四爷提早返回京城,在书院后山未寻得婠儿的身影,便猜测她已入宫。于是,他匆匆地赶往坤宁宫。刚一进门,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映入眼帘,她瞪着一双如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你是谁呀”
“我是你爹!”朱四爷满心欢喜,一把将这个可爱的小丫头抱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