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朱标监国:孤是仁不是傻
京城,诚意伯府。
刚刚喝了药的刘伯温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自胡惟庸拜相之后,他便以病为由,深居简出,避开朝堂的纷争。他洞悉皇帝的心思,有意寻机告老还乡,怎奈一直未得良机。
“太子殿下驾到!”一声高亢的宣唱打破了府中的宁静。刘伯温闻声惊起,正欲下床迎接,却见太子朱标已推门而入,脸上满是关切:“刘先生,你身体不适,就不必拘礼了。”
刘伯温虽卧病在床,却仍保持着臣子的礼节:“臣参见太子殿下。”
“刘先生快快请起。”朱标上前扶起刘伯温,温言道,“孤听闻先生抱恙,特地带了些药材和补品,望先生能早日康复。”
刘伯温半躺在床上,轻叹一声:“多谢殿下厚爱,只是臣这身子骨,怕是难以痊愈了。”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却仍满怀期待地劝慰道:“先生何出此言陛下用胡惟庸为相,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安抚淮西勋贵。以先生的才智和威望,拜相之日迟早会到来。”
刘伯温听后,面色微变,随即朗声笑道:“殿下过誉了。臣本无拜相之志,陛下也未曾有此意。何况臣年老体衰,中书省政务繁杂,实在难以胜任。”
朱标脸上露出明显的遗憾之色,他对刘伯温的才华和为人极为敬重,一直期望他能为中书省左丞相。刘伯温微笑着看着朱标,他对太子十分满意,太子仁慈又不缺果决,这样的太子适合成为大明第二代君王。
“太子殿下今日来访,想必还有要事相商吧”刘伯温轻声问道。
朱标尴尬一笑,随即面色一凛:“确实如此。都察院弹劾李彬的奏折孤已看过,此人贪婪成性,胆大包天,竟敢私印假大明宝钞,还杀人灭口。如此罪行累累,去年吏部的考绩却被评为优,实在令人气愤。”
“这皆因他是老相国的亲戚。”刘伯温直言不讳。
“此人已无可救药,孤意已决,定要杀他以儆效尤。”朱标语气坚定。
刘伯温微微一笑:“殿下杀他容易,但要想让他无话可说、让淮西勋贵无法相保、让群臣无可挑剔,却需费些周章。”
朱标闻言,顿时明白了刘伯温的用意。李彬一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大地震。如今是他这个太子监国,若是起了大风波,那就是他这个太子无能。
“殿下,这个李彬,就让臣来杀。”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像是做了决定,“臣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本就是要监察百官。殿下放心,臣还是有些手段的,呵呵,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对付李彬足够了。”
“好!”朱标大喜。
他这个监国太子,不想什么事都禀报皇帝,有些事,自己想做那便做了。刘伯温看着英气勃勃的太子,心中很是安慰,暗暗一叹,这也好,利用杀李彬,我自己告老归乡,也最后帮了太子一把。
“那孤就告辞了。”朱标起身,“改天还请刘先生去东宫给孤讲史,就给孤讲讲汉文帝吧。”
“一定一定。”刘伯温目送朱标离去。
他看着朱标的背影,幽幽一叹,殿下啊,你还是不知道陛下的目的哟。
……
坤宁宫。
这几天都是大太阳,好多天没下雨了,马皇后在园子中乘凉,面带忧色。不远处的婠儿正在教导常氏武艺,剑光闪烁间,两人的身影交相辉映。自从朱四爷离京,婠儿就带着朱梦瑶住在宫里,书院后山实在是太冷清了,她爱热闹的性子,怎么呆的住。
吕氏静静地在一旁煮着茶,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为马皇后斟上一杯热茶后,她轻声问:“母后,你似乎有些烦心事”
马皇后微微皱眉,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昨日我询问了钦天监,他们预测今年可能会遭遇干旱。庄稼才刚刚种下,百姓们此刻必定心急如焚。”
吕氏听后,抿了抿嘴唇,安慰道:“所以母后下令斋戒祈福,严禁血光之灾。伱如此虔诚地为百姓祈福,上天一定会感受到并降下甘霖的。”
“希望如此吧。”马皇后叹息道,“大明为何总是多灾多难呢”
“不,大明正蒸蒸日上。”吕氏语气激昂,“历朝历代的开端都充满了挑战。就像唐朝贞观之治前,不也是四面楚歌、天灾频发吗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曾与颉利可汗签下了屈辱的渭水之盟,不得不向对方赔钱赔粮。然而,这些困难最终都成为了他们崛起的垫脚石,最后有了贞观之治,有了李世民这个天可汗。”
“嗯,你说的不错。”马皇后赞道,“吕氏,你还熟读史书啊。”
“偶尔听先生们为太子讲课,听到了。”吕是一笑。
马皇后目光扫过,落在正在练武的常氏身上,心中暗想,这两个儿媳妇倒是一文一武。
“好渴,这太阳毒了些。”常氏提着剑走了过来,婠儿跟在她身后。
吕氏见她们过来,连忙给她们倒茶。婠儿的目光时有时无的落在吕氏身上,她感觉吕氏身上那种熟悉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
此时,苗疆十万大山。
朱四爷和朱棣住进了一个苗寨,这个寨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鲜蝶一家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他们决定先在这住下,再慢慢打探十二峒。
三日时光匆匆而过,朱棣与鲜蝶已然熟稔无比,两人如影随形,不知情的外人恐怕会误以为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这日,朱棣撇下朱四爷,兴致勃勃地与鲜蝶一同上山采药、打猎。
朱四爷则独自伫立于阁楼廊下,凝望着眼前的秀美山水,心中不禁感叹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鲜蝶的爷爷鲜峰躺在一旁的竹床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晃。
“峰老弟,你可曾离开过这片大山”朱四爷笑着询问。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怅惘:“没有,最远也只是去过山外的小城。年轻时,我曾梦想踏足中原,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哦为何对中原如此向往”朱四爷好奇地追问。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三百多年前,一批中原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进入了十二峒。传言中原遍地黄金,姑娘各个美丽,令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