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朱元璋:爹,你这是要夺权
文华殿。
朱元璋正在批折子,一名太监上前禀报,说李善长前来递交谢恩折子。朱元璋的嘴角掠过一丝笑意,随即站起身来,吩咐道:“快,立刻传他进来。”
没过多久,李善长便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大殿。他跪倒在朱元璋面前,恭敬地行礼:“臣李善长特来谢恩。”
朱元璋见状,竟亲自上前扶起了他,温和道:“善长啊,快快请起。”
李善长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折子,恭敬地呈递给朱元璋,道:“陛下,臣特来谢恩,并恳请陛下恩准臣辞官归隐,回凤阳老家安度晚年。”
朱元璋接过折子,心中暗自欢喜,却不动声色地浏览着折子内容。他抬头看着李善长,笑着问:“善长啊,太上皇的敕旨已下,咱也只能遵从。你不会因此怨恨咱吧”
李善长闻言,连忙再次跪拜道:“臣不敢!臣真诚请皇上降恩,准臣卸职归养,臣也想一个太平晚年啊。陛下,就当臣追随你几十年的回报吧。再者,臣也真是老了。”
朱元璋微微皱眉,想起了当年李善长投奔自己的那天,也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轻叹一声:“善长啊,你不但是咱的老师,也是咱的兄长啊。”
“谢皇上。”李善长也想起了当年征战的岁月,眼中湿润。
朱元璋热情地拉着李善长的手,走到一旁的茶座旁坐下。他关切地问道:“善长啊,伱卸任之后,觉得谁来接任中书省左丞相一职最为合适呢”
李善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刘伯温!”
“不行!”朱元璋摇头,“要他当左都御史,他都推三阻四。”
“呃,那就汪广洋吧,老成持重,资历够高,镇得住。”李善长十分认真道。
朱元璋似笑非笑,紧紧盯着他问:“胡惟庸如何”
李善长连忙摇头:“不妥!胡惟庸还年轻,做起事来太拼,还不计利弊,他要是掌大权,肯定抱着建功立业的心,反而做不好事啊。”
“建功立业挺好啊,他还是你的门生啊。”朱元璋问。
“这样才更不行,臣推荐他,朝中会起大量非议的。”李善长道。
“哈哈哈,善长啊,你说的够直接。”朱元璋大笑,“哎呀,史书上那些柱国大臣归养,要三辞,皇帝要三挽,来来回回折腾,你看咱两有那个必要吗”
“完全没有!”李善长笑着摆手,“臣啊,还想早些回到凤阳,还真是有些想念凤阳的山凤阳的水呀。”
“你记着啊,只要咱活着,你就有享不完的富贵,放心享福去吧。”朱元璋亲切的拍着他肩膀道,“你啊想来京城了,就来看咱,咱陪你喝酒。”
“臣谢陛下!”李善长跪拜。
朱元璋含笑拍着他的肩膀,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
翌日,李善长一早就走了,他不让任何人相送,但是刘伯温去送了。刘伯温这个想请辞的人,没能辞,李善长这个不想辞的人,反而辞了。这两个斗了几十年的人,在送别亭下了一次棋,刘伯温目送李善长远去。
李善长走后,朱元璋并未升一个左丞相,而是把汪广洋放在了右丞相的位置上,提拔了胡惟庸为中书省左丞。
朱四爷知道,朱元璋是开始了他下的一盘大棋。他也没有去干涉,因为他也赞同朱元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不过,他还是去找朱元璋要一样东西。
“啥,市舶司”朱元璋白眼,“爹,咱还实行海禁呢,你要市舶司干嘛”
“你把市舶司交给爹,你啥都不用管!”朱四爷摊手,“老夫每年给朝廷分红。”
“爹你这不是要权么”朱元璋扶额。
“咋地,不行”朱四爷瞪眼,“上次出海,我们大明贸易公司可是借给朝廷三百万两,要不,你现在就还钱!”
“嘿嘿嘿,爹,咱亲爷两,计较这么多干啥”朱元璋咧嘴笑。
“那你就把市舶司给老子,老子来制定规矩。”朱四爷怒瞪。
“咱知道你要海外贸易,这不沿海有倭寇么不好办啊。”朱元璋摊手。
“倭寇老子来剿灭,不用朝廷兵马。”朱四爷道。
“好!”朱元璋拍手,“这可是你说的啊,你们大明贸易公司剿灭倭寇,咱就把市舶司交给你们,你们每年给朝廷分红。”
“对!”朱四爷点头。
“咱同意了。”朱元璋奸笑着点头。
“真特么精!若你不是老子亲儿子,老子早揍人了。”朱四爷无语。
“爹,你也没少揍咱。”朱元璋无语白眼,“对了,中都咱不修了。正好李善长回凤阳,咱就让他主持下中都收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