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章 租三年,绿的发光,总编带来的新合同(1/2)

第132章租三年,绿的发光,总编带来的新合同

第二天早上刚从床上醒过来,宋朝阳就听到外边稀里哗啦的雨声。

他朝着窗外看去,发现这会儿天色昏暗,外边大雨倾盆。

之前的预知梦里只是说了青松湾附近要下雨。

没想到这场大雨下的范围还挺广,连县城这边都被包括了进去。

昨天天黑之前,县城上空都还没多少云彩。

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外边就酝酿出了这么大一场雨来。

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过八分。

从床上起来,宋朝阳原地活动了一下。

这床比自己家的床要软得多,睡了一觉感觉腰不太舒服。

宋朝阳这会儿感觉自己,颇有一股山猪吃不来细糠的即视感。

洗漱一番后,宋朝阳穿上了稍微厚一些的中山装,推开门走出了房间。

外边的雨下的很大,要想出门还得去借把雨伞才行。

东方出版社的总编要临近中午才到,宋朝阳趁着这段时间刚好去外边把房子的事情可以搞定。

就在宋朝阳,打算去找招待所的前台这把雨伞出门的时候。

金编辑就已经拿着个饭盒提着一口袋油条过来了。

见到宋朝阳后,他立马招呼他吃早饭。

这都是他从外边带过来的。

宋朝阳没想到金编辑服务这么到位,一大早的居然还给自己送早餐。

“你也太客气了吧,我自己出去吃就行了,很麻烦你一大清早的……”宋朝阳接过金编辑递过来的饭盒和油条对着他说道。

金编辑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没事儿,你现在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大功臣,别说是给您买早饭了,就是给您亲手做,我都愿意。”

“你是不知道昨晚《儿童杂志》省上又印刷了第3次,今天早上五点过,就已经到新华书店和各个报刊亭的。”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盛况。”

“光是你写的这期,就已经创造了咱们出版社好几个记录了。”

“我估计后面的几期出版社会直接加大印刷量,一次性多投一些到市场上。”

两人一边说一边又重新回到了宋朝阳住的房间。

除了带过来的油条,饭盒里还装了新鲜出炉的豆浆。

金编辑的衣服兜里甚至还塞了两个煮鸡蛋。

这早饭的营养搞的还挺丰盛。

宋朝阳邀请金编辑一起吃。

对方却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这次就是专门带早饭过来的。

宋朝阳吃上早饭后,又和金编辑说了自己今天打算出去办事。

金编辑也没问他干啥,只是让他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回来。

离开的时候,给自己的雨伞留在了宋朝阳这边。

结果金编辑刚走,吴编辑又过来了。

这次他带来的是一张报纸。

正是全国性的报纸《新青年报》,和昨晚宋朝阳预知梦的内容一样。

报纸上一個小篇幅报道了《儿童杂志》最新一期连续三次印刷的事情。

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篇幅,但是这可是全国性的报纸,排面可比省级的杂志要大。

老吴高兴的不得了。

说这还是头一次东方出版社的信息,上这种全国性的报纸。

这算是给出版社长脸了。

宋朝阳倒是没觉得有太大的波动,毕竟那个版面确实小的可怜,影响力并不会太大。

不过看到吴编辑这么高兴,知道这事对于他们出版社象征意义更大。

也算是省级的出版社第一次被这种大报给注意到。

给吴编辑送走了之后,宋朝阳继续吃起了早饭。

接下来倒是没有其他人过来打扰他了。

宋朝阳吃过了早饭将饭盒洗了洗,然后送到了楼下招待所前台。

接着就打着伞走了出去。

这会儿的雨比刚才小了一些。

到了上班时间,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他到大门的时候还和老覃头打了个招呼,问了一下门面房的具体位置,然后就打着伞上了街。

下雨天的城市里倒是要比乡下好一些,走在水泥路或者石板路上,倒是不用担心陷进泥巴里。

宋朝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附近的邮电局。

这会儿还没上班时间。

不过大门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在排队了。

有些人是等着寄信的,有些人是等着打电话发电报的。

大概就在门口等了几分钟,到了上班时间。

几个人便走了进去。

宋朝阳把信寄出去之后,正要离开的时候,还遇到个过来领翻译费的。

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穿着中山装,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手上还有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邮电局里的人对他格外的客气。

办事的人员还夸他非常有水平,居然能够翻译单价千字一块八的。

六万字直接到手一百零八元。

男人还非常骚包的在柜台前将钱全部数了一遍。

接着才出门上了一辆吉普车的后座,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绝尘而去了。

等到他走了之后,有人好奇的对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人到底是谁

刚才给他办事的那个女工作人员,一脸崇拜的说,这个人是某某单位的年轻科长。

前段时间刚离婚,现在不少姑娘都盯着他呢。

好嘛,谁说现在没什么离婚的

这不又是一个嘛。

听到这话其他人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八卦起来。

宋朝阳倒是对这些边新闻没什么兴趣,打着伞就离开了邮电局,直接奔着城南初中方向而去。

路上宋朝阳还路过了一个报刊亭。

在报刊亭架子上第1次看到自己那期《儿童杂志》。

他也忍不住了8分钱买了一本。

这个可以拿回家留作纪念。

就在宋朝阳买了之后还没走远,就来了好几个小孩子,拿着钱要买葫芦书。

老板熟练的就给他们一人拿了一本《儿童杂志》。

宋朝阳也实在是没想到这都出到第三次追印的版本了,依旧还有这么多人来买。

下雨天也没抵挡这些孩子们购买的热情。

宋朝阳一路往前,转过一个街道后,远远的就看见城南初中的校门。

这会儿还是暑假时间,学校大门紧闭。

不过还是能透过大铁门,看到学校里有人活动的迹象。

那些都是生活在学校里的老师和老师家属。

看了看学校门口附近的环境,宋朝阳又朝着前面走了大概两百来米,就看到了一排大门紧闭的门面房。

根据之前老覃头的描述,应该就是这里了。

这地方倒是不错,隔着学校近,而且位置也好。

街上的马路还是新水泥路,下雨天也没看到积水坑。

接着宋朝阳就找了个附近的人打听街道办的位置。

没费什么功夫找到了这边的街道办,宋朝阳进去后表明自己是来租街上房子的。

接着还拿出了自己的作家证件给街道办的人看了看。

看到是东方出版社的签约作家,街道办的大妈立马就换了一副热情的态度。

带着宋朝阳就去看门面了。

蚕茧站在这里门面房一共有十间,都是差不多的大小。

最开始连通起来的。

后来为了方便出租,还专门隔断成了现在的五间,两个门面连在一起,不过饶是这样,房间也非常的宽敞。

基本格局都差不多。

前面门面,中间仓库,后面还有个小院是生活区,里面有厨房和隔出来的卧室。

真的全拿来住人的话,确实能够住不少人。

通了电,也有下水道和厕所。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部分没有通自来水。

用水的话,只有最大的那个铺面通了水,其他的可以自己出钱找自来水公司的人接管子。

也可以自己提着桶去附近一个水井打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