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章 酝酿大计(1/2)

第243章酝酿大计

“牧翁(堵胤锡)公忠体国,勇于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朝廷须从重恤典,以伸张正气,激励后人。”

堵胤锡为重臣,但政敌甚多,恤典太重或太轻都不合适。恤典之事归礼部管,礼部尚书朱天麟为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深知兹事重大,特与内阁诸臣商量。至于如何恤典,内阁已有议论,文安之也已知晓。

“牧翁遗疏已经递到朝廷,言辞恳切,读毕令人潸然泪下,身后恤典自应从厚。琢如为勋镇翘楚,有何建议”文安之轻飘飘两句话,把皮球踢给了岑丹初。

丹初也不客气,说道:“牧翁生前官爵虽不如中湘王,功劳实不在中湘王之下。若论以身涉险,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千难万苦,牧翁又在中湘王之上。身后恤典,至少得按中湘王之例从厚。”

何腾蛟生前已加太师,封定兴侯,任督师,位极人臣。死后,朝廷辍朝七日,赠何腾蛟中极殿大学士,追封中湘王,谥文烈。

堵胤锡生前只是光化伯,总督军务,加太子太保,官爵比何腾蛟矮一截。身后恤典,自然要与何腾蛟相区别。

内阁四个辅臣,首辅、次辅,包括朱天麟,皆敌视农民军,与堵胤锡政见不合。王化澄主张联寇平虏,算是堵胤锡的奥援,但他有才而无德,名望不高,说话份量不够。

因此,内阁议定的恤典并不隆重,拟赠堵胤锡上柱国、太傅、中极殿大学士、柳国公。最重要的还是谥号,这是朝廷对堵胤锡的盖棺定论,内阁争执最烈。经过一番争论,最终拟谥堵胤锡为“忠肃”。

按照岑丹初的说法,堵胤锡的恤典要向何腾蛟看齐,这可就难了。

文安之深感为难,却不动声色,沉吟片刻,说道:“琢如请细讲。”

这个老油条,真是滴水不漏。丹初耐住性子,说道:“总得赠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二字王,谥号得用‘文忠’。”

听到‘文忠’二字,文安之神色一动。文忠,这可是所有文臣梦寐以求的谥号。

明制,文臣最高谥号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再次为“文成”,之后便是“文忠”。

自明初至崇祯末年,大臣被谥为文正的有二人(李东阳、谢迁),谥文贞的有三人(杨士奇、徐阶、钱象坤),谥文成的两人(刘基、王守仁),谥文忠的略多,但也不过七个人。

在朝臣眼中,何腾蛟功劳素著,撑起大明湖广战局,壮烈殉节,死后不过谥为文烈。内阁拟谥堵胤锡为“忠肃”,比“文忠”差远了。

丹初为堵胤锡请谥文忠,盖在何腾蛟之上,等于打朝廷的脸,批评朝廷用人不明,贻误大局。

文安之说道:“中湘王生前为督师,位极人臣,谥号只为文烈。牧翁由中湘王举荐,也算出自中湘王门外,若谥为文忠,反在中湘王之上,不合朝廷体制。”

“不然,古人云,名谥虽小,关系天下气运。”丹初毫不相让,驳道:“牧翁生前忠勇任事,顾全大局,远在中湘王之上。及病逝,忠贞营全军缟素,将士失声痛哭。不谥为文忠,实难以安天下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