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5章 魏家地下钱庄(1/2)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展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出来,无数老百姓在筹集资金,借款贷款做生意,搞投资,兴办实体经济。
改革开放之初,群众手里缺钱,集体经济薄弱,许多人欲跑买卖,做生意,却没有本钱。要搞大一点的生意,更是没有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
大量欲做生意的群众去银行贷款,然而,银行对贷款的审查非常严格,没有抵押,无人担保,休想贷到一分钱,许多人被阻之银行门外。
魏冠甲父子从这些迹象里又看到了巨大商机。
魏家已积累了大量财富,银行存款已达7000万元,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地方财政普遍困难,大多数群众没有存款的时代,堪称富可敌县,富得流油。
要知道,当时翼城县全年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
魏冠甲家里除了有大量古董,古物和老货以外,有如此多的流动资金闲置,足可以在翼城县开一家小银行。
当然,当时的金融政策,不允许私人开设银行。
魏冠甲脑子特别好使。
明面上,国家禁止私人办银行,不让任何人搞存贷经营,魏冠甲也不例外。但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魏冠甲可以不挂银行牌子,私下开展商业银行活动。就像晚清时期红顶商人胡雪岩那样,开办阜康钱庄,设立银号,坐地生财。
父亲见儿子又如此大胆地设想,全力支持魏冠甲搞地下钱庄,为急需筹钱贷款的群众放高利贷。只要把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放小一点,贷款人诚信可靠,就可快速施放高利贷。
魏冠甲父子投放高利贷,大部分是数以千计,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一万。如果贷款人有还款实力,也可投贷二三万,但最多不会超过五万。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魏冠甲的这种投放贷款方式,主要是为了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避免形成呆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