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2章 何家二姑娘(1/2)

第472章何家二姑娘

张锡銮是领着儿子张师黄一起来的,他就这么一个儿子,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主儿。

张锡銮如今告病在家,不知道哪年还能起复,所以就想趁机会领着儿子出来走动走动。

要是能给儿子谋个差事,混个一官半职,张家以后也就不用愁了。

刚才张锡銮只顾着跟曲绍扬解释,没给张师黄说话的机会。

这时,张师黄上前来,跟曲绍扬互相见礼。

张师黄没有曲绍扬年纪大,便称呼曲绍扬为兄长。

曲绍扬也十分热情的一口一个贤弟叫着,给足了张家父子面子。

曲绍扬只顾着跟张锡銮父子寒暄,自然就忽视了陈允哲兄弟俩。

不过那俩是自家人,也不在乎,只含笑在一旁看着。

众人寒暄几句,曲绍扬便将众人迎进城中,一路来到将军府。

将军府这边,陈秀芸和天志、新源、婉瑜,领着振邦、振业等几个小辈儿孩子,已经等在了府门外。

远远见曲绍扬等人走进,陈秀芸等人赶忙迎上前见礼。

这等礼遇,让张锡銮十分高兴。

尤其是振邦等娃,也一个个规矩懂事,乖乖上前喊爷爷,把张锡銮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好,好,都是好孩子,好孩子。爷爷给你们都带了礼物,等会儿拿给你们啊。”

张锡銮挨个儿抱了抱这些孩子们,笑道。

“爷爷,您来吉林城,合该是我们孝敬爷爷,哪还能要爷爷的礼物啊

爷爷若是得空,就多在吉林住一些日子。

常听我爹说,爷爷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尤其擅长马术。

爷爷得空了,可以指点指点我们,正好我们还愁着没有好师父呢,爷爷肯定比我爹强。”

振邦和振业一左一右扶着张锡銮,边走边说道。

“对,对,爷爷,你就在这边多住一阵子吧。

等着大江开化了,我去给爷爷钓鱼,松江的开江鱼,最鲜了。”振业跟着附和道。

“哎呀,绍扬,你说你小子咋就这么好命儿呢孩子个顶个儿的稀罕人。

瞅瞅,这一个个能说会道,咋教出来的”

张锡銮被曲家这几个小子们给哄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张锡銮就一个儿子,这张师黄不务正业,还抽大烟,家中一妻一妾目前只得了俩女孩,子嗣不丰。

张锡銮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抱上孙子,因此每每见到别人家那调皮捣蛋的小子,都格外喜欢。

曲家这几个孩子,聪明、灵透,说话处事又得体,不管谁见了都喜欢,张锡銮也不例外。

“义父,您可别夸他们了,这几个皮猴子,是见着您来,在这装乖卖巧呢。

平常日子,他们淘气的很,一个个恨不得把房盖儿都给我掀了。”

曲绍扬一听,忙笑着解释道。

“淘好啊,小子淘气聪明,你可别把他们给管傻了啊。

男孩子,太文气了不好,就得有这个机灵劲儿,敢说敢闯才行。”

张锡銮闻言哈哈大笑,少不得叮嘱曲绍扬夫妻一番。

曲绍扬夫妻笑着,将众人迎进了府。

前厅里,陈郎中、刘东山、曲老抠儿正等着呢,听见动静,几个人赶忙起身往外迎。

干亲也是亲,这都是亲家,许久没见了,一见面格外亲近,少不得寒暄客套一番。

曲老抠儿等人跟张锡銮年岁相仿,聚在一起倒是满有话聊的,一时间,屋子里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少不得要隆重招待,晚间曲家摆了六七桌,款待客人。

美酒佳肴在前,众人举杯欢庆,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喜庆又热闹。

宴席结束后,曲绍扬护送张锡銮父子去客院休息,转回头就跟陈家兄弟去书房议事了。

朝廷跟倭国签了条约,开放安东为商埠。

而且,吉安铁路也修了一大半儿,估计今年夏天就能完工,到秋天差不多可以通火车。

如此一来,安东即将成为继大连之后,东北另一个通火车、有港口的通商口岸。

曲绍扬的意思,等开春之后,就把东边道衙署挪到安东去,委任陈允哲为开埠总办。

凭借安东的地理优势,发展安东甚至东边道经济。

尤其是各种工业,要大力发展,尽可能扶持本地民族资本,抑制倭国资本的进入和发展。

“安东一带,柞蚕养殖业十分发达。

以前都是各地买办过来收购蚕茧,高价卖到国外,从中谋取暴利。

而蚕农忙活一季,获利极少,甚至有时候还倒欠买办商户的银钱。

我想,在安东开设几个缫丝厂,咱们自己雇佣工人缫丝,逐步减轻国外资本和买办对柞蚕的控制力度。”

最近这十来年,柞蚕丝的出口量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越了人参的出口量,仅次于大豆、豆饼,居于第三位。

随着柞蚕丝输出的不断增长,奉天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牛庄、盖平、岫岩、安东、凤凰城、宽甸、怀仁等地的柞蚕丝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东边道地区作为柞蚕丝的主要出产地,自然不能错过这么挣钱的行业。

“另外,还要大力发展重工业,比如化工、冶金、钢铁铸造、机械加工等等。

借着安东的便利条件,早早都发展起来。”

这事儿,曲绍扬琢磨很久了。

吉省也好,东边道也罢,要想在未来风云动荡的局势下站稳,就必须着重发展工业。

东北矿产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良好的工业体系。

趁着眼下倭国和沙俄对东北的剥削还没有那么深,抓紧时间发展起来,给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嗯,缫丝厂这个,我在安东还有宽甸建了两处,都交给家里人打理了。”

陈允哲是一个商业嗅觉十分敏锐的人,当初贩售大豆、猪鬃等,都是他先起的头。

柞蚕丝这么挣钱的买卖,他怎么可能不掺一脚

目前陈家已经有两个大型的机械缫丝厂,挣钱不少。

“至于化工、冶金什么的,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眼下咱还是底蕴不太够,缺人才。”陈允哲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

“嗯,这一点我也明白,今年我打算在吉林城办一处实业学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