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运转一事牵涉面甚广,六部均有干系在里面,谁出面都难以调停,所以朕打算让你挑头儿,把这件事管起来,一面抢修漕运,一面调理潼关关道,边兵的粮草决不能误了”李言接过来一看,果然是洛阳告急的文书,没有立马答应,略微思索了一阵,才说道:“父皇,儿臣近日比较忙,刚好三弟从绥州谈判回来,天天待在府里,无所事事。”
“三弟为人精明强干,做事又雷历风行,儿臣看不如把这件差事交给他,这样也免得误了朝庭的大事。”
边上的岑文本一脸的意动,他早就想为蜀王争取了,只是他为人沉稳,知道京师和边边的粮食运转一节,事关重大,这北伐的事情拖不过今年冬天,谁管着粮草,那仗一打起来,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前线的三军粮草总督监。
不光会立下北伐的第一功,手里拎着钱袋子,将军们都会刻意亲近,不知能拢络交好多少将领,这可是扩张势力的大好机会。
而且前段时间蜀王和突厥谈判一事大出风头,后来太子又将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一职推给了蜀王,蜀王实力大涨,现在无论朝野,都在夸奖蜀王,隐隐压住了东宫的风头儿。
所以皇上才会把这么一件差事交给太子,以壮声势,没想到太子傻乎乎的竟然想都不想就往蜀王身上推,这让岑文本一时真的看不清,太子到底是大智若愚呢,还是真的拎不清
以往的判断,又有些拿不准了.
“哼”
果然,李世民将脸色一跨,根本就没接李言的话茬儿,恨铁不成钢的怒斥道:“你是太子,朕看你才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天天带着你那几个侍读,不是去吃饭喝酒,就是在两市闲逛,你还忙,忙着吃喝玩乐,游戏人生吗”
见李世民发火了,岑文本就更不敢说话了!
李言却是没有害怕,不慌不忙的说道:“即然这样,那儿臣也就听父皇的,把这个差使接下来了。”
“只是,督运粮草和疏通潼关关道的事情,也用不了多少人,儿臣带着东宫属僚自然能办妥。只是永通渠决口的事情,可不是几十号人能干好的。”
“父皇,那肯定是要招上几千劳役去修缮,这么多人忙碌起来,肯定要有人管着,儿臣手中无人,总不能把东宫六率都调出去管理吧”
李言脑中不断的思索着说道:“左屯卫就驻扎在北门,程怀亮刚刚接任了中郎将,不若让三弟带着左屯卫的五千军士去管理,再征些劳役,以三弟的才能肯定能将永通渠修好。”
“此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让三弟辅助我,我们兄弟同心,一个负责陆路,一个负责水道,一定能不负父皇之所托,将这件事情办好的”
李世民刚开始还一脸不耐烦的样子,老子是在帮你,你傻乎乎的,难道真的看不清现在的局势,都要被人骑到头上了,天天在街头巷尾的转悠,难道就没听到百姓是怎么议论你这个太子的
但李言最后的兄弟同心一词,打动了李世民,仿佛让李世民想到了什么让人不开心的往事,神情一怔,脸色沉了下来,随后眼神复杂的看着李言,见李言一脸期待的样子,仿佛真的对李恪没什么介蒂似的。
再加上岑文本也是一幅意动的样子,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了:“好吧,就这么办”
“岑文本,拟旨。”
岑文本连忙双手一拱,恭敬的行礼道:“皇上.”
“太子做为边疆至京师粮草周转的总负责人,把潼关关道疏通,传旨给李恪,让他调动左屯卫军,征招劳役,负责永通渠的修缮,务必保证水路通畅。”
“是,皇上!”
岑文本暗喜,太好了,原本还怕抢过这个差事,会使得蜀王更加冒头儿,这下有太子在前面挡着,以李恪的才能办理这个差使不难,但大家都知道,永通渠才是漕运堵塞的最重要一环。
到时候谁的功劳大,这还用说吗
虽然李恪是在太子的指挥下,但朝中百官都知道,李恪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功臣,而太子只是挂了个名头儿,那样蜀王的声势就更盛了,而且还避免了凌架于太子之下,被人说三道四的。
转眼间岑文本就想通了这一切,看着面前仿佛推掉了一个天大的麻烦,一脸松了一口气的太子,心里暗暗的庆幸着,幸好这位殿下不是个精明的主儿,不然,蜀王哪儿有机会啊
回到中书省,岑文本手脚麻利,快速的拟好了两份圣旨,一份交给李言,另一份自己亲自拿着出了宫,往蜀王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