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多尔衮:我要杀了这帮衮衮诸公!
此言一出,钱谦益等人也是思索起来了。
其实洪承畴说的没错。
就九边的那些苦哈哈。
的确需要江南的钱粮养着。
要不是每年几百万石的漕运。
北京的朝廷,九边的丘八。
该吃什么,喝什么
只不过道理钱谦益这些人都懂。
可是凭什么要江南出钱粮给北方啊!
“洪经略,江南虽富裕,但一千二百万的钱粮这已经是极限了。”
“朝廷在北方,有华北的数十万顷良田。”
“又怎么会缺了这区区两百万石的粮草呢”钱谦益缓缓开口道。
洪承畴闻言差点一口老血直接喷了出来。
北方虽然田地不少。
可都是一些什么田啊!
整个北方的旱田,能够亩产八斗一石的就不错了!
而在九边这些苦地方。
辛辛苦苦种一亩地。
能有个三斗五斗便已经是烧高香了!
而江南之地的百万顷水田。
亩产二石都他娘的算稀松平常。
真正的好田,三石甚至更高也不为过!
就北方的这副样子。
在北京的朝廷,以及在九边的军户。
能不指望着江南能够输点血吗
“老宗伯,北方局势各位想必心里都清楚。”
“若无这两百万石的粮食,朝廷将无法展开对陕甘的反攻。”
“等到明年,摄政王的兵马自会留在北方,用来和陕甘的闯贼对峙。”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南方的闯贼。”
“便靠着衮衮诸公的团练来抵挡吗”
洪承畴缓缓开口,而后直接拂袖而去。
他原本在大明朝之时就已经知道了衮衮诸公的秉性。
哪曾想到了现在。
有了团练后,钱谦益等人却是变本加厉。
在大敌当前的现在。
这些人吝啬至此。
这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这样,钱谦益等人连多尔衮两百万石的粮草也进行拒绝了。
但是江南士绅如此不顾大局。
多尔衮却是要为了大局撑起这副烂摊子。
“卖了!两百万石,钱谦益等人不肯给。”
“我大清买还不行吗!”
“本王就出两百万两银子,向这些狗奴才买两百万石的粮食!”
多尔衮捂着胸口,咬牙切齿道。
现在满清朝廷手里还有些金银,但是整個北方却是粮草最匮乏的时候。
去年秋收之时的粮草到了现在。
无论是官府还民间都差不多要用尽了。
但是距离秋收却还有一段时间。
所以为了收复陕甘,解决李过这个心腹之患。
多尔衮也是打碎门牙往肚里咽。
又一次选择了退步。
“没想到!这些衮衮诸公竟然敢辱我大清至此!”
“等到打败闯贼后。”
“我大清定然和江南士绅势不两立!”代善也是被气得不轻。
很快,通过八百里加急。
洪承畴再一次得到了满清的旨意。
“诸位,老夫明说了。”
“朝廷的确是缺粮,所以决定掏出两百万两银子来向各位购买粮食。”
“不过诸位可曾同意。”洪承畴开口道。
“朝廷肯出钱平买平卖,我等自然愿意了。”钱谦益微笑着开口道。
洪承畴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此时就此能够解决那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还没等他再有所反应。
钱谦益却是开口道:“现在江南米价在二三两左右。”
“而在江北地区,由于中原难民的抵达。”
“米价已经达到了七八两。”
“除此之外,在河南境内,现在一斗米便价值数金!”
“既然闯贼现在势大,为了大军考虑。”
“摄政王的两百万两银子,我等便按照江南市价折算。”
“拢共给朝廷一百万石粮食吧。”
钱谦益侃侃而谈,却是令洪承畴目的口呆。
“老宗伯,朝廷毕竟是朝廷,你们可不能得寸进尺啊!”他劝说道。
“就算是朝廷,那也得按规矩办事!”
“在大明朝是如此,在大清朝更得如此!”
“若是老夫等人的一百万石粮食朝廷不要。”
“那就有劳洪督师在江南自行收购了。”
钱谦益满脸正色地开口道。
洪承畴闻言也是扶着额头,头疼不已。
很快,这则消息便又传回北京了。
当多尔衮得到这则消息后。
哐当一声,睿亲王府内。
一个上好的瓶被砸的稀巴烂。
多尔衮一边咳嗽,一边砸在物品。
他歇斯底里地大喊道:
“奸贼!恶贼!逆贼!乱贼!”
“江南的这些逆贼们!”
“你们给我等着!”
“我多尔衮此生若不杀了他们,誓不为人!”
就这样,多尔衮在发泄一通后。
不得不与代善等人商议。
最终多尔衮以免除江南四百万两赋税为条件。
要求钱谦益等人运粮两百万石到北京。
然而面对这个条件,钱谦益等人还是觉得不太满意。
不过在洪承畴的周旋下。
最终江南士绅们咬了咬牙,凑了两百万石粮食出来。
只不过至于运输到北京的费用。
自然得由多尔衮而负责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
咱大清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捂着胸口。
差点没过去。
就这样,在满清的委曲求全之下。
多尔衮被钱谦益等人折腾地差点白头,宛如昔日的崇祯一般。
不过好在随着江南粮食的运达。
满清终于能够在秋收之前发起一场战略级别的攻势。
所以多尔衮也是一边在北方就近筹措一批粮草。
一边派遣豪格挂帅,统率五万包衣军进入山西。
又令山西巡抚率督标助阵
就这样五万包衣军,吴三桂等人的四万余人,已经山西督标。
多尔衮拼凑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准备发起对陕甘的反击。
而就在此时。
李自成亦是坐镇武昌,总揽全局。
准备重新排兵布阵,明年的决战之时占据更为有利的态势了。
“诸位爱卿,现在一只虎在关中乏粮。”
“而襄阳和樊城依旧在王光恩的手中。”
“孤无意答应永镇之事。”
“所以汉水将在短时间内无法打通。”
“而陕甘之地,也将成为我大顺的鸡肋啊!”
李自成缓缓开口,言语间已经有了放弃陕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