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八章 大三元(1/2)

一秒记住【.】,本站为您提供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晨风吹过来,有些清凉,雾气袅袅的被风吹来飘过来,荡过去,象一道道绸纱舞动。

吆喝声隐隐的雾气里响个不停。商业达,导致现东京城与后世一样,有人做早上生意的,也有做晚上生意的。

“大包子,刚出炉的大包子!”

听到这一句喊声,声音很熟悉,郑朗从马车上抬头看去,道:“宋伯,停车。”

宋伯将车停下,郑朗从马车上跳下来,走了过去,喊道:“兵哥子。”

正是考场上赐给他两个大包子的老卒。考场上是禁兵,脱下衣服就是平民姓,靠禁兵那点薪水养不活一家人的,与老婆路边开了一个点心铺子,卖包子与馒头,补助家用。

老兵放下白色汗巾子,惊喜地从店铺里跑出来,搓着手道:“原来是省元公。”

“别喊公,还要感谢你上次那两个大包子。”

“不敢不敢,那是小的荣光,能让省元吃上俺的包子是小的荣幸。”

“也许是我沾你包子的光,看到你,想了起来,因此再带两个包子尝一尝,说不定还能考一个好名次。”

“太感谢了,太感谢了。”老兵真的很高兴,硬是没有听出郑朗这一句若传出去,他的包子会卖成何种堤旖。当场就起效果,有的顾客一听眨起眼了,这么神奇?本来买三个馒头的,当场改成十个包子,然后提着包子站哪里看。

老卒还是不要钱,婆娘也高兴的咧开大嘴乐。

郑朗看了看铺子,属于三无建筑,就着路边搭了一个小棚子。里面几个大蒸笼,还有两张桌子,一个炉子里面烧着大叶茶水,道:“杏儿,将笔墨纸砚拿过来。”

许多人对宋朝士卒评价同样过低与曲解了。这才是一群勇敢的人,常常劣势下。击败同等或者比自己数量多了好几倍的骑兵,只是一次次的主帅无能,让许多士兵含恨沙场,不一定非得要岳飞那样的统帅,只要国家政策稍稍扭转那么一点点,什么党项与契丹。可惜了。还有上一次两位义士的出手相助,使郑朗对士卒充满了好感,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举动。

“喏。”

四儿磨好墨,郑朗说道:“兵哥子,我吃了你四个包子。送你四个字。”

“这怎么可以呢,”老卒难为情的搓着手,省元的字是论个卖的,不管钱多少,是买都买不到,要么到契丹小皇帝哪儿买去,要么到当今圣上哪儿买去,好象几位舅哥也有些。可能买得到吗?

岂止是这个价值。

路人看着老卒一脸茫然,艳羡不止。这老小子交了好运,居然让省元赐字。

郑朗写下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好字,好字,”几乎所有停下来围观的路人看着四个大字喝彩。真正能看出来字好坏的人真不多。不过此时郑朗的字渐渐大成,确实可以当得起好字两评。

继续上了车,向皇宫驶去。

王安石车上叹了一口气道:“司马三郎,省元也有一个缺点。”

“何。”

“心软了。他自己也评价过吕夷简,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批评过陛下做事过于柔软,轮到自己,却什么也放不下。”

“你希望省元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那倒不是。只是省元以后也是一个做大事的人,性格偏软非是好事。”

司马光听后沉默不语,这一次倒没有与王安石争,小老师人格几乎完美无缺,别以为他闭门谢客,可自己与他朝夕相处,知道他的伟大之处。过于偏软使自己跟他后面很舒服,然想做大事,确实也是一个弱点。

先到都堂报到。唐朝尚书部,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所的地点叫都堂。宋朝多有改制,但都堂这一功能却继续保持下来。再有吏官引到东华门外,开始身了,不然进了皇宫身不大好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了。至少这一届郑朗没看到一个士子被出来什么。

但为了防止作弊,殿试制同样很严格,殿试前三天,宣押知制诰、详定官、考试官赴学士院,还是进行锁院制,一直到榜单出来后,这些相关的官员才能放出来。

还没有到郑朗,一个进一个,从宫墙外面到里面,皆有重重禁兵把守,不然这些举子皇宫里乱跑起来,小皇帝会来一个午前惊魂的。

郑朗无聊的抬头看了看,江杏儿与四儿就站不远处,只是让禁兵隔开,然而笑了起来,吕家小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正与三个小子低声说话。

又看了看后面,看到三舅哥站后面,脸上表情很精彩,或喜或愧,时不时与一些恭喜的举子说话。但离得远,不好打招呼。郑朗也不想打招呼了,人家老丈人牛,还没有考呢,一个进士就讨要到了手。

倒是人群有一些衣着寒酸的白老者,让他叹了一口气。难怪小皇帝心会软,自己看了他们的样子,都感到可怜。这时,他又想到了《大学》里的一句话,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然省悟夫子为什么将齐家放治国前面,家没有管好,如何治国?这些学子正是舍本求末,全国多少学子,打算四十年一个轮换,正常与不正常的年份,十届科考,诸科与进士平均每届五人或者多一点,也不过五千人到七八千人,四十年下来,学子不会低于一万数,甚至多,以一生的命运来博这二分之一的概率,试问一下值得吗?

但不好说什么的,李世民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天下英雄皆我股掌之,这些有化的人只顾着钻研读书科考。那么还有心思谋反吗?当真?

想着心事,就轮到了他,开始身,然而禁兵对他还是很客气,简单的了,放了进去。

一直引到崇政殿内。

皇宫郑朗来过几次。比较熟悉,但是其他学子不然,好奇地看着皇宫内的建筑。

但这里肯定不是旅游胜地,脚步慢一慢,禁兵立即过来催促,将士子们一个个象赶羊一样赶到了崇政殿,只是经过省试的诠落,剩下七来人,人数不象省试那么多。这还是比较多的一次,少的时候只有两三人。

还要淘汰的。

一一落坐。早餐不提供,全部路上或者客栈里吃过,但提供一顿午餐,到下午交卷出去。仅一天考,试题是一赋一诗。一会儿试卷下来,现是诗赋,所以没有了主官,后来有论策。人性化考试,为了防止士子偶尔不知道题目出处,可以隔着帘子向主询问题目的出处。省试就设了这一制。

郑朗打开卷子,还是要实行糊名誊抄制的,可是郑朗不大明白。既然糊名誊抄了,制也很苛刻的,初考官评等,封弥后再交给夏考官重定等级,后送详定官确定等级,然后小皇帝过目,亲眼察看,后面过程多是假的。小皇帝有这时间一一过目琢磨么?大约的看一下,行了,朕看过了,录的进士全成了俺的门生。然后小皇帝于崇政殿,后来改为集英殿拆号唱名,当场拆号,当场唱名。那么小皇帝如何去作弊?

不知道。

但小皇帝想要作弊。估计这个官司那一人都打不赢的。

然而看着试卷上的题目,郑朗忽然呆住,题目很简单,赋为君子赋,诗梅兰菊竹选一赋诗。

殿试考小皇帝不会出现的。可是有许多太监协助监督监考,赵祯听着太监的禀报。说郑朗面部表情很惊讶,赵祯大笑,这也是一种照顾,原来准备出赋性出庸赋,好象没有那一个殿试出过这一赋,但想到那样做,太过显眼,言官会说话,才作罢。

郑朗明白,这是小皇帝对自己的关照。

但这两道题出得很成功。

别以为它们很好做,论述君子夫子的言论不要太多。但这是赋,不是论与策,所以不能让你阐述何为君子,那么就容易跑题了。偏偏君子二字还容易让你跑题。

如何正确去做这道题,关健就是比例,可以阐述一下何为君子,也必须阐述,份量不能太多,然后讲一讲君子一些事例,风范,表一些感想感叹,做一些字雕琢,一篇花团簇簇的赋也就出来了。难的就是开始,讲君子的言论夫子说得很多,比如水是真君子,君子不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无忧无虑等等。

第一句得给君子一个清楚的定位,不能片面,定位后整篇赋则要围绕着这个定位去转动。别以赋只是堆砌之体,同样也有一个心思想,否则结果很糟糕。

盘下腿想了想,后选择了水是真君子这个命题来定位,构思全。至于诗他想都没有想就选择了竹。菊花虽好,隐有寒杀之气,梅花虽好,过于孤傲,适合范仲淹,不适合自己。想做一个兰花,开幽谷里,可是身不由己,那也是一个梦想了。只好做一个竹子,深山大谷也能生长,皇宫贵苑也能出现,无论哪里皆是筛风漏月,高风亮节。

但还是让一些举子痴迷,别以为瞎选一选,诗写出来不是自己看的,是主考官看的,陛下看的,那么主考官与皇帝喜欢四君子的那一个?

这样一想,又容易让学子着了魔道。

定好诗赋的主题,郑朗盘于椅子上开始头脑里排列,见多不怪,许多学子知道他这一套。但没有他那个作弊器,想学,又学不来。可他的做法赢得了许多大佬的赞赏。

雷厉风行,一鼓作气有之,可之前是什么,三思而后行,谋定后动!

既然早交卷子不加分,何必要早交卷子?

有这时间使章善美岂不好?这也是一种稳重的政治家表现。

有的学子开始书写。郑朗还是没有动,继续盘坐哪里,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象一个得道的高僧。几位巡场官吏看到他的表情,虽早闻,还是啧啧惊奇。

几乎入了定。

整整一个上午,郑朗一字未动。这不是别的学子不能学习的,没有他那强大的记忆力。就是脑海里组合,一会儿也忘记,只能一边想一边记录于纸上,纸上进行组合,若象他那样玩,除了韩琦等极少数举子外,恐怕多是玩不起。

到了赐食时间,就着吃饭的功夫,一隔壁的举子悄声问道:“省元,为何还不动笔?”

心略有些吃味。不过到了一定高后,吃味也没有用了,对郑朗只有仰视的份。

“早这里动笔了,”郑朗指了指脑袋。

举子沮丧不言,人家是怪胎,自己不能相比。

其实难不高,一赋一诗,五字。好歹前世还是一边上班一边能日过万的猛人哥,那种日子才苦逼,一年辛苦到头,有可能只能买一件赝品手把玩。

现什么都有了,反而似乎渐渐看得很淡。真的很奇怪心理。

主要就是字的雕琢,字数不多,但要求是精华所。一上午脑海里就做这件事。

若论诗赋,半个小时之内他就完成了,可那不能写试卷上的。

吃过午饭后,脑海里又修改了三遍,有举子都交卷了,他才动笔。看到他动笔。几位巡场官吏才松了一口气,果然与众不同啊。

动起笔,速很快,写好了,吹了吹墨迹,他可以说是后写卷子的人,很有可能都是自宋朝科举以来。也是后一个殿试上写卷子的人,但反而不是后一个交卷子的士子,交了卷子,考场上还剩下四分之一士子继续琢磨。

其实郑朗已经隐隐知道小皇帝如何作弊了,端茶倒水送饭的小太监进进出出。毕竟三月初,天气稍稍炎热。这么多士子聚一起,不敢马虎的。这些小太监不认识字?只是小太监送了午饭到他桌子前,表情很郁闷,空白卷,大约那一边三舅哥的卷子是看到的。

后来又送了一次茶水,这一回看到自己卷子,似乎失了一下态,看着自己卷子没舍得走,看了几分钟才离开。别当真,间有古怪呢。

如他所言,小黄门送好了茶水,已跑出去悄悄将郑朗写的章默诵了下来,记纸上,递给小皇帝先过目。不叫作弊,叫先睹为快。赵祯看了看,君子如水,很是满意。不但郑朗的性格,连同赵祯性格同样很温润,若按君子似水来划分,赵祯也是一个君子,再看到赋竹诗,高兴了,道:“竹子好啊,修而不艳不媚不濯,直而不孤不傲不俗,朕喜欢。”

不知道那些选择了其他三君子的士子闻听后,会不会晕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