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盛灼康心里对皇帝突然同时将自己和盛灼华同时封王,心里也是有着一番计较和考量的。
盛灼康想,既然废黜了太子,太子一位空缺了,这就意味着日后必定有一个人坐上这个位置。
皇帝同时将两位皇子封王,其中一个可能性——也是盛灼康所希望的可能性,就是父皇打算让他和盛灼华竞争,毕竟太子之位事关体大。
盛灼康和盛灼华都是皇后所出,在秦贵妃所出的长子盛灼昭被废黜以后,静观他们二人的表现,择优而选,在嫡子之间选一名继任太子之位,是最合适不过了。
盛灼康希望的是,如果自己无法在和盛灼华的竞争之中拔得头筹,首获皇帝的喜爱,那么,至少他和盛灼华摆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来日方长,他自有俘获皇帝的青睐的自信。但是,苏珏诗的一番话很快就让盛灼康明白,在和盛灼华的竞争之间,他已经落后一筹。
只是在一瞬间,盛灼康就明白过来了,皇帝为何会选择同时封两个王子为王。
太子虽落马,但太子的党羽犹在。
皇帝当然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任他们自由发展,静候他们的动静。
然而,毕竟太子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是随他们任意而为,难说不会造成朝廷局势的动荡。
相反,要是同时将两位嫡皇封王,形势却完全不一样了。依附太子党的党羽必定急于投诚,择二取一,不论他们选择的是谁,都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是完全可控的。
这天下,说道底还是掌握在皇帝选择的人手中。
而且,可以确保不在出现像太子那样一人独大的局面。说道底,赐予盛灼康和盛灼华王爷的名号,只不过是为了平衡势力。
苏珏诗在屋内,见盛灼康独自思虑极深的样子,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忍不住问:“王爷?”
盛灼康被苏珏诗一喊,倒是从对皇帝的心思的猜测中回神了,举手在太阳穴上点按,很是想不通。于是,跟苏珏诗问道:“你说,盛灼华到底是如何收到太子消息的?”
盛灼康的问话,却恰恰是苏珏诗所疑虑的。在来的路上,苏珏诗已经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思考了一遍,无一不是解释不通。此时的苏珏诗也只能皱眉摇头,沉默不语。
盛灼康这样一问,原本也只是想捋一捋思路,并不指望苏珏诗能够回答。见
苏珏诗摇头沉默,也不在意,继续说道:“盛灼华又是何时把太子的事告诉父皇的?”
这是真真正正让盛灼康所在意的事。原本,盛灼康已经为此事想好了措辞,打点完毕,打算凭此首获皇帝的喜爱的。
没想到,却被盛灼华抢先一步。世间之事,最要紧的莫过于时机二字。
显然地,盛灼华已经因此而得到了父皇的青睐,也给自己一个王爷的位置,不过是为了平衡势力。
盛灼康错过了举报太子贩卖私盐的最佳时机,往后自然可以力挽狂澜,但继续往下走的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