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章二十五年月,春寒料峭,北方的屠何城依旧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这座位于燕楚边境的城池,曾是燕国宿敌屠何部落的生存之地,后来在楚军的帮助下,屠何部落被击溃,屠何城成为了抵御戎狄的屏障。
三万虎豹骑,这支楚国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自从四个月前帮助燕国击溃周边戎狄后,便一直驻守在此。
按照燕楚两国的协议,燕国需为虎豹骑提供粮草供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的耐心和财力逐渐被消耗殆尽。
屠何城的城墙上,征西将军白毅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望向远方。
他的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白毅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正是能征善战的年龄,只是多年的征战生涯让他的面容刻满了风霜,却也赋予了他一种沉稳如山的气质。
他深知,虎豹骑在屠何城的驻扎早已引起了燕国的不满,而燕国的粮草供应也日渐减少。
“将军,燕国又削减了粮草供应。”副将李勇匆匆走上城墙,低声禀报道。
白毅微微点头,似乎并不意外。
他早已料到燕国会有所动作,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李勇,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大规模训练,节省粮草。另外,派出小股部队前往草原深处劫掠,补充粮草。”
李勇领命而去,白毅则继续站在城墙上,凝视着远方的天际。他的心中早已有了盘算——燕国的粮草供应中断,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他,绝不会让虎豹骑陷入被动。
为了向燕国表达楚军的不满,在虎豹骑的放纵下,在屠何以北的无终城在一个月前还是被无终部落给重新占领了,燕军实在是太弱了。
与此同时,燕国的都城蓟城内,燕侯正与一众公卿商议对策。
燕侯年约五十,面容清瘦,眼中透着一股精明。
他坐在坐榻上,眉头紧锁,显然对楚国虎豹骑的长期驻扎感到不满。
“君上,楚国骑兵在屠何城已经驻扎了四个月之久,每月提供的粮草数量可供养一支五万人的大军,供养楚军已经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我们的粮草供应已经捉襟见肘。”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两个月我们已经开始对屠何的楚军减少了粮食供给,带来的后果确是无终城又被无终部落给占领了,数千燕军战死,臣以为对待屠何的楚军还应该采取怀柔之策”,公子骜对燕侯说道。
公子骜的意见得到了燕国相的支持。
公子骜在去年建议燕侯在燕国训练一支可靠的强军,但燕侯却表示还需要再等等。
而等等的后果就是燕国在失去楚军的震慑之后,一些戎狄在初春之际,又开始将部落南移。
公子骜也清楚戎狄南移肯定是受了楚军的暗示,但归根究底还是燕国太弱的原因。
所以公子骜不赞同用激烈的手段来与楚军交恶。
公子羽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君父,楚国虎豹骑虽然强大,但毕竟远离楚国,如果我们彻底停止粮草供应,他们必然会陷入困境,这样一支军队就算是再强,也是头失去了牙齿的老虎,所以,儿臣建议不应该继续供应粮草,这样一来,或许楚国就无法威胁到晋国北境,我们燕国也能从中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