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在于对核动力推进器的拓展应用之中!”
话音刚落。
方才还沉浸在得以解惑的喜悦之中的众人脸色顿时有了变化。
与此同时。
坐在不远处的王建国与张义祥也发现了此处的情况。
两人默契的选择了停止闲聊,迈步向这边走了过来。
军区教授们面面相觑片刻,最终还是有人率先问道。
“不知道梁同学所指的技术应用问题,到底是……”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在若有所思的梁清河身上。
周围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似乎都在等候他的答复。
事实上。
现场这些教授们虽然在核动力推进器技术上或许要多多仰仗梁清河这位作者。
但在技术应用方面却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其中甚至不乏在军事武器装备方面深耕了十几二十年的军事专家。
不管是对现代战场的环境、条件还是需求都有很深的理解与十分毒辣的眼光。
而梁清河虽然身为核动力推进器技术的作者。
于军事上而言肯定是不如他们专业的。
所以梁清河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难免令众人感到疑惑。
甚至已经开始反思——
之前他们在这项技术的军事应用层面到底有什么错漏或缺失?
以至于被梁清河如此严认真的予以指正?
这时候。
梁清河深吸口气,面色如常的回答道。
“我觉得各位教授或许是太过专业了,以至于往往会从较为细致的层面对一项技术进行分工和应用。”
“但核动力推进器技术有一项很大的不同,它是完全可拆卸、可独立依附的一种器械。”
“这样的特质就决定了它能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种不同的实战场景。”
“但我刚刚稍微了解了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在应用方面还是有些太过单一了。”
说到这,梁清河话语稍顿。
从刚刚特意留存下来的一份文件中指出道。
“咱们的核动力推进器不单单可以应用在无人机或多种型号的战斗机上。”
“事实上只要因地制宜的做出相应的适应设计和改造,无论是海陆空装备中的哪一种都是可以完美胜任的!”
“我甚至不妨告诉大家,一开始在龙科院,我们进行核动力推进器的第一次户外测试时。”
“是直接将其搭载在一条智能机械狗上进行的测试工作。”
“所以我认为后续针对核动力推进器展开的技术应用方面,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
事实上。
核动力推进器的这一特点并不是完全由其可拆卸的独立性设计决定的。
而是经过了多方面考虑最终得出的结论。
其中更加注重的,反而是其在不同领域、不同环境的强大适应性与可改造性!
不过这一点在核动力推进器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
亦或者是在完全掌握这项技术前尚且达不到这样深入的层面。
而梁清河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
提前对这些教授们讲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