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留着就留着吧,回去先交给顾问处仔细审一审,再安排合适的工作,这事儿就由你来跟进。”
洪涛本想说留着没啥用,也无法对加拉斯起到太多限制作用。可心里也为这几名随从感到不值,索性就不杀了,偌大的帝国哪儿还放不下两个人呢。
“万岁爷,此一战毙敌无数,其中不乏欧洲骑兵。他们受了如此大损失,会轻易答应和谈吗奥斯曼人会不会从中作梗”
王承恩没展现出太多好心肠,甚至不怎么关心,倒是对谈判能不能成行很关注。在他看来欧洲人和奥斯曼人都是大明的敌人,如果一方想甩开另一方与敌人和谈,肯定会困难重重。
“那就看费迪南三世和教皇的定力如何了,只要他们垂涎耶路撒冷王国的荣耀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必将与奥斯曼人反目成仇。实际上他们之间本来就是仇人,朕只是稍微提醒了一句。”
对于这个担忧洪涛也有,但不多。让原本就不和睦的基督徒与穆斯林继续为了信仰互相仇恨、互相厮杀并不太难,何况还有圣城耶路撒冷这么一根特别好用的导火索。
这片土地的管理成本太高了,很不符合海外领地的标准,所以大明帝国不会派遣军队常驻,也不打算在这里建立政权。
但做为胜利者又不能真的啥都不要就撤军了,什么代表正义惩罚奥斯曼,那都是忽悠老百姓的,就算真有正义,执行起来也不可能是零成本,这笔军费该由谁来出呢
所以大明帝国必须在这片土地上保有足够的影响力,比如扶持一个或者几个地方政权,通过他们来间接牟取利益。
那么问题来了,若明军大部分撤离,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小政权能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南下吗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别说奥斯曼,连波斯也拦不住。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更有实力,且与奥斯曼人势不两立的势力加入其中了,比如欧洲的基督徒。
别看他们能为了打通波斯湾到地中海的陆地通道与穆拉德四世临时结盟,心里却巴不得奥斯曼与大明打个两败俱伤,然后坐享其成。
现在机会来了,不光可以打通商路,还能恢复耶路撒冷王国的荣光,必须让欧洲人动心,至少是一部分人很动心。
只要欧洲人敢这么做了,那他们就永远没法再和奥斯曼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埃及人和睦相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联军了。
由大明帝国扶持的阿拉伯人、埃及人,有突厥血统的奥斯曼人,再加上欧洲基督徒和土生土长的波斯人,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低头不见抬头见,还谁也看不惯谁,这就算齐了。
从今往后至少几个世纪,这片土地再不会有一天安宁日子,必须三天一吵五天一打。即便出现个别明白人,也无法从一团乱麻之中把关系厘清,更挡不住越来越深的仇恨。
然后大明帝国就舒服了,躲在远处静观其变,一边充当劝架的一边暗中挑唆,一面向各方出售武器一面攫取当地资源,时不时再唱几句高调,大家得克制、以和为贵,共同发展经济什么的。
就算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家伙不是好东西,可谁也没法站出来主持公道,还要违心的拉拢。因为不管大明帝国站在哪一边,其对手都会面临绝境,这就叫阳谋,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