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2章 再接再厉(上)(1/2)

第892章再接再厉(上)

听完了贤婿的理由,杜老爹皱了皱眉头,对着李胜利伸出了两根指头。

李胜利这边也有眼色,将烟递上去,给老丈杆子点着,就任他坐在凉亭里长考了。

“提工资,负担太大!

说说你的看法,我边听边想。”

深吸一口,吐出一阵烟雾之后,杜老爹也没让李胜利闲着。

提工资,单是单位职员一关,就负担极重。

下海如今已经成了潮流,单位留不住人材,也是让人扼腕的。

为此许多人也提了意见,什么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这点,杜老爹也认,但就是无力改变。

动了职员工资,从上到下,一月提十块的工资,可能就是几亿十几亿。

一月十块,显然不足以应付市场的价格涨幅,提二十、三十、五十,没钱,两个字,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

只要肯干,一天干一个半班,那就是平均八百一千的工资。

“爸,跟市场有关的先提工资,跟市场无关的,先做观望。

在这方面,李胜利的经验就是十足十的可靠了,因为除了实践得来之外,还有事后诸葛亮的弥补办法。

虽说一直在学习,但对自家市场的认知,别说是杜老爹了,许多经济专家也只能做事后的诸葛亮。

这类工资虽说是特例,但我们手里的合资厂有不少。

经验的得来,是付出无数代价的,不管是双轨还是将来的闯关,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我看这些合资的厂企,在盈利之后,就要逐步的增加工资的支出了。

这么多的合资厂或是半合资厂,一下提了工资。

现在站出来,言之凿凿的说市场的原理,没人有这个本事的。

如今倒个鸡蛋,贩个菜,一月也有几百收入的。

早在贤婿李胜利从港城回来之初,翁婿两人就谈过下海的话题。

如今贤婿这边使出了绝户计,用工资跟物价,倒逼职员下海。

按照如今科员三四十的工资算,三百,差不多就是十倍的增幅了。

难道要关停这些厂企,重回计划吗?

步子已经迈出了,我们已经远离了起步的地方,再回头,您知道落脚之地在哪里吗?

上面派去琼海的调研团队,不少年轻人见了南边的生机之后,纷纷辞职下海。

有利有弊,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么!

王前进在南边的建筑公司,一线工人的最高工资,已经破了两千大关。

但现在市场破坏了这个门路,如贤婿李胜利所言,一些所谓冷眼旁观,但内心躁动的人,已经提出了异议。

这种结果,既令人痛心又令人欣慰。

“爸,这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

既然已经迈开了步子,就不能再回头了,只能再接再厉,将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走下去了。

考学毕业参加工作,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走了一两千年,也算是人人熟悉的上进门路。

没了涨工资带来的内需,那些个出口创汇的企业,会在老美引起的通胀肃杀之下,纷纷破产倒闭的。

这些产线都是不要现钱,打着合股的名义放下去的。

钱可能是利税的一部分,但厂子计划外的盈利,不该拿出来给工人一部分吗?

仅靠现在大多数人三五十块的工资,如今市面上的厂子,在肃杀之中,能活下来的会有多少?

算算产线及合资厂能惠及的工人,按照经济班的说辞,至少能给市场提供几十亿的流动性。

一两千、两三千算是特例,定個三百,还是没什么不妥的……”

以工人工资,倒逼单位职员为了饭辙,投身市场大潮,或许也是最省力的抉择了。

有些技术岗,只要舍得熬,最高已经破了三千块。

之前津门港存着的几百条生产线,以及后续来的生产线已经纷纷投产。

加上市场上那些提前吃螃蟹单干的,只要厂子出的产品大差不差,这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有些人或许会蒙对一节,但上下不连贯的理论,放在市场上也是经不起检验的。

这些在现在看来是了不得的经验理论,但在后世,无非就是茶余饭后、诊室之内,人人都能说上两句的谈资而已。

咱们之前就有工农业剪刀差,难道还要将企业的利润全部拿走,再来一个工商业剪刀差吗?

如今单干了,农村的副产品,不仅增加了种类,更增加了数量,这些有一多半都是在计划之外的。

北边以后就是这么来的,结果死了一个彻底。

贤婿的主意虽说有些绝户,但如今看来执行的难度并不高。

路子是不错,但这也是舆论的焦点之一。

“胜利,涨了工资就短了利税,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真的能行吗?”

不用这些手段尝试,直接用西方经济专家的休克疗法,那才是作死的行为。

剔除这些坐不住冷板凳的,将原本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少的人员之上,工资自然而然就涨上来了。

双轨之后,价格还要进一步接入市场,物价大涨之后,许多职员怕是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就要去下海经商的。

爸,我之前也说过,咱们的市场从来都不是自有的市场。

涨工资就是调控手段。

现阶段从合资厂开始,结果可行,就如考核细则一样铺到其他厂企。

考核是第一步,按照新收益重新分配是第二步。

这样一来,工人的工资高了,有些人眼红了,厂子的内部竞争就会更加的激烈,这种内部竞争越是激烈,厂子的活力也就越高。

等这些人在厂子那边得到历练之后,职员的工资又涨上来了。

或许这些人还能继续将企业的活力带到单位,这样一套以涨工资为动力的自我循环,就能勉强转动起来了。

这就跟老美贬值美刀一样,他们贬值了美刀,就要增加美刀纸币的发行量。

我们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样子,工资涨了,流通的纸票就不够用了。

‘钱冒了’这样的话,您就没听过?

从大团结到老人头,咱们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老美印钱拉动内需,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

钱冒一冒,我们再适当的多印一些,多印点老人头,成本低不说,市场的活力也会增加很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9xxs.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