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时候会在商店里买到珊瑚,大多都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碳酸钙慢慢堆积,就形成了其骨骼。”
“活珊瑚的色彩来自与其共生的虫黄藻的色素,或者自身的荧光蛋白。”
“而死了以后,颜色自然就都没有了。”
“大部分珊瑚的骨骼是白色的,故而在商店里看到的死珊瑚是白色的。”
“但是也有些珊瑚的骨骼颜色比较特别。”
“比如:包括红珊瑚在内的柳珊瑚目里许多珊瑚的骨骼就有多种色彩,包括红色、橘红色、粉红色、黑色等等。”
“经过不断地研究,科学家解开了为什么某些珊瑚在褪色后的颜色仍然是五颜六色的秘密。”
“当海水温度过高时,珊瑚就会发生漂白现象,从而将藻类驱离珊瑚礁。”
“有时,漂白的珊瑚礁呈淡白色,而其他时候珊瑚呈现出明亮的霓虹色。”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珊瑚内部的天然保护机制所致。”
“珊瑚褪色可能对珊瑚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当海水温度太高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促使珊瑚失去藻类,而藻类会赋予它们许多颜色。”
“在健康的珊瑚中,大部分阳光被藻类的光合色素吸收。”
“当珊瑚由于压力而失去藻类时,多余的光线在珊瑚组织内部来回传播,并被白色枝干反射。”
“一旦条件恢复正常,珊瑚内部的藻类可以在漂白后恢复。”
“但是,珊瑚内部的反射对藻类来说压力很大,有可能延迟甚至阻止其恢复。”
“久性漂白会导致珊瑚退化,并可能破坏保护世界各大洲海岸线的珊瑚礁。”
“据估计,如果珊瑚礁消亡,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破坏将超过我们为确保其生存所必须花费的资金。”
“但是,如果珊瑚仅遭受轻微的漂白,某些品种的珊瑚会改变颜色,以鼓励藻类早日恢复。”
“研究人员觉得它们似乎是应对海洋温度升高或水质恶劣的,有着一定的防御机制。”
解释完观众们的疑惑后,江南轻咳一声,道: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海洋十宝之一的扁脑珊瑚。”
“这是一种生长缓慢而坚毅、外形圆润却能抗争的造礁珊瑚。”
“扁脑珊瑚是由许多只珊瑚虫相连形成群体结构的群体性珊瑚,群体形状常为半圆形,珊瑚虫所建造的表面看起来就像脑部沟回,故而得名。”
“虽然这种珊瑚还带着中华二字,但是在印度洋沿岸、太平洋西岸皆有分布。”
“与绝大多数造礁珊瑚一样,它们的幼虫一旦选定落脚之处,就终其一生不再移动,在礁池之中或是礁岭之上生长。”
“造礁珊瑚这类动物体内共生着虫黄藻,它们既利用共生藻光合作用来制造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也用自身那布满刺细胞的触手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因此,珊瑚之间的斗争,便主要集中在两点:光线、水流。”
“充足的光线能够使得共生藻正常生长并且为珊瑚提供能源。”
“而良好的水流环境不仅意味着随水而来的浮游生物,也是珊瑚进行呼吸的保障,以及带走排泄物、分泌物的动力。”
““落脚定终生”的造礁珊瑚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光线和水流可谓是缺一不可。”
“扁脑珊瑚看上去可不像是战斗力强的角色,它们生长速度缓慢,群体形态无棱无角。”
“但,不要小看它们。”
“在夜色之中,扁脑珊瑚的战斗就开始了。”
“可以将平时用来捕食的触手转化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清除触手,并趁着夜色伸出,以此伤害临近的珊瑚。”
“这种特殊形态的清除触手可以伸长至普通触手的十倍,并将大量刺细胞集中于触手尖端,达到杀伤力和攻击距离的最大化。”
“当邻居的珊瑚生长至扁脑珊瑚的攻击范围之内时,前者分泌的化学物质或者是直接触碰会刺激扁脑珊瑚,扁脑珊瑚直面敌侧的触手,便会两周之内转变为长而尖端膨大的清除触手,并随着水流击打入侵者。”
“邻居受到攻击之后,珊瑚组织会逐渐坏死,露出白色的骨骼。”在
“完成杀死入侵者的任务之后,这些清理触手将在数周之内重新恢复为普通的触手形态,继续日常捕食的工作。”
“简单地说,扁脑珊瑚是会发起攻击的,且根本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同类。”
“不过,扁脑珊瑚强力的清除触手也不是永远好用。”
“国外专门研究珊瑚的科学家,在实验后发现,在面对多孔螅时,扁脑珊瑚清除触手的杀伤力就不再卓越。”
“同时,他们还观察到,扁脑珊瑚并非只在面向入侵珊瑚的那一侧伸出清除触手。”
“在大型群体中,不同区域的扁脑珊瑚,都会随机形成少量清除触手。”
“他们认为,这些随机发生的清除触手不是用于进攻,而是更偏向于探测和防御。”
“也就是说,扁脑珊瑚在水流中摆动,探测着群体周围约十厘米的距离内是否还有其他的珊瑚,好预备自己群体未来的生长空间。”
“居安思危,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行为,也是很多珊瑚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