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衙内,县令何林正在踱步。
昨日收到消息,说是治下的三十多个村庄,都发现了蝗虫。
去年秋天上任以后,他发布了很多治蝗措施:收集一升蝗虫卵者,奖励300文钱。
禁止捕捉蟾蜍和田鸡,扩大水田的种植面积。
……
但是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平安县前两年就没有交够税,知府大人已经很宽容了。
若是今年还交不上,不知道能不能保住头上这顶帽子。
这还不是最糟心的,蝗虫再泛滥一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易子而食。
“大人,莲花村的里正来县衙了非要见你,说是有治蝗虫的法子。”
正当他苦恼之际,张师爷走了进来,给了他一丝丝希望。
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间,学堂还没有开学,苏家几姐弟齐上阵,到后山采集草药去了。
“姐,我能不能不去读书啊?我想跟你一样,早点儿赚钱。”
“其实我上次就发现了个机会,清原县的鸭子卖得比咱们县便宜,我买些鸭子回来倒卖,不就能赚些了吗?”
“只不过我觉得大家都想治蝗虫,挣这种钱不太好罢了。”
二蛋一边断肠草,一边嘟囔。
“那好,我问你啊,就算你卖5文钱一只吧,张大婶儿在你这里买了10只,李大婶在你这里买了15只然后又退了4只,你一共赚了多少钱?”
“卖到最后,你还剩50只鸭子没有卖出去,便打了8折,赵大娘来你这里买了20只,该收她多少钱?”
“我数到三十,你要是能给出答案,就不用去读书了。”苏青婉放下背篓,坐在了一块干净的石头上,看着二蛋,数到:“一、二、三……”
二蛋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红着脸说道:“大姐,我错了,我去读书,就是这样一来,就帮不了家里了。”
“傻瓜,你把书读出来,有的是机会帮扶家里啊。”
苏青婉弹了下二蛋的脑袋,笑着说道,她倒是没有指望二蛋考个功名啥的,但起码要会认字会算数啊。
“大姐,那我能读书吗?”听到小丫的提问后,苏青婉犯了难,这要是在现代,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国家虽然比明清开放一些,但和现代还是没得比的,女子没有机会考取功名。
城里的富贵人家,会联合起来专门建一个给女孩子读书的学堂,但村里的学堂收不收女孩,就不知道了。
“想读书的话,就来吧。”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苏青婉身后不远处响起,一看秦昭也背了一个背篓在采集马断肠。
“村里有个和我同姓的阿婆,年龄大了儿子又外出了,上不了山,我帮她采的。”许是看出了苏青婉脸上的疑惑,他主动解释道。
“你说你可以收女孩读书吗?”
苏青婉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