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生活就像没有本章说的小说一样毫无乐趣。”
絮絮叨叨的吃了半颗,许非抻了抻腰,推着自行车出门。
没错,他又有工作了。看别人是工具人,其实往往自己也是。
1988年的京城秋天,还带着价格闯关时的紧张,每个人脸上都有点神经质,心里慌慌,好像下一秒就会因为什么东西而爆发出来。
京城尚好,各地时不时还有报道,晋省老太太买了1000袋白面,江城女子扛了十箱洗衣粉巴拉巴拉……
说起来,他买的那些东西已经分发出去。油盐酱醋、化人的尊重啊!如今自己也赶上了,虽然在市内。
“先把形式定了,既然是大长篇,首先得考虑成本。我们现在是差额拨款,一次给完钱不管了,剩下的自己筹。”
李沐开口道,“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拍室内剧,我们现在有经验,成功率比较高。”
“室内剧可以,但不能像胡同那样,得是正剧。”郑小龙道。
“那是自然。其实我有个想法,现在《一剪梅》非常受欢迎,它这种风格前所未见。小许分类分的好,管这叫苦情戏,我们能不能来一部类似的?”
“……”
李沐说完,汪朔一撇嘴,给郑小龙面子才没逼逼。
陈长本琢磨琢磨,道:“思路可行,我们先顺着想。拍室内剧,题材就不能大,市井生活,家长里短。再加上苦情,这个词我理解啊,就是讲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受罪的故事。”
“最好是女性,老爷们没看头,女性更能引起观众共鸣。”郑万龙道。
“而且这个女性得非常传统,具备很多美德,漂亮、善良、正直、忍辱负重,把这些优点放在她身上的同时,再把很多磨难也放在她身上。”
“……”
许非掩着嘴,盖住一个呵欠,你们家忍辱负重是美德?
甭问了,妥妥就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圣母加受气包,慧芳同志。
他正想吱声,陈长本看向汪朔,“你那那部小说《刘慧芳》,我觉得可以借鉴,女主人公就是贤淑善良的典范。”
嗯?
许非瞪大眼,汪朔参与过这部剧的策划,很多人都知道,但小说是怎么回事?